今年上半年煤炭機械行業繼續回暖,鄭煤機公布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27億元,同比增加290.0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6億元,同比增加179.66%。
三一國際半年度報顯示,盈利大升171.3%,利潤達3.58億元,其中,煤機產品訂單大幅增加,綜采產品銷售收入較2017年同期增加約300%。林州重機年中報顯示,凈利潤0.66億元,同比增長208.54%。從數據看,上市企業的業績增速顯著,2018年煤機企業效益非常好。
采礦業數據看漲
煤機行業上游采礦業今年形勢良好,統計局數據顯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02億元,同比增長5.6%;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為1087.7億元,同比下降2.4%;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為1376.6億元,同比增長5.9%;非金屬采選業為1162.8億元,同比增長8.7%;其他采礦業為12億元,同比增長22.4%。
上半年利潤率增長更為顯著,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1019億元,同比增長15.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實現利潤總額545.3億元,同比增長207.7%;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總額31.7億元,同比下降46.1%;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實現利潤總額171.7億元,同比增長22.6%。
采礦業的向好,煤機企業復蘇加快,部分龍頭企業對產能進行了適度擴充。神華和中煤預計2018年煤炭業務資本開支分別增長34%和67%,佐證了國內煤機需求將繼續復蘇的判斷。鄭煤機也將進一步擴充煤機智能項目的建設,近日公司擬募集10.3億元擬部分資金用于煤炭綜采裝備智能工廠建設項目。
煤機企業重練內功
企業更重視服務和新產品的質量,林州重機則更側重發展一體化產業鏈。該公司公告稱,順應煤炭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形成了“裝備制造+開采咨詢+融資租賃”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公司充分利用全資子公司重機礦建在煤炭開采技術咨詢、設備維護與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參股融資租賃公司在資金方面的優勢,為下游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多家煤機在新品上下功夫,石家莊煤機公司上半年來頻推新品,SPC—1000型車載鉆機采用同底盤生產企業合作研發的整體式專用底盤,整車穩定性、操控性、通過性以及節能環保等指標均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目前該類車載鉆機已銷往廣東、內蒙古、東北、寧夏等十余個省份及地區。兗礦集團自主研發的8.2米超大采高液壓支架,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格的綜采設備,在兗礦金雞灘煤礦運用的成效顯著,實現了安全高效綠色開采,在煤炭開采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17年開始呈恢復性增長
縱觀煤機行業,2003~2012年,是我國煤炭需求旺盛的十年,這個時期也是我國煤炭機械的“黃金期”。2013~2016年隨著環保要求的提升和行業產能的過剩,煤炭價格不斷下跌,煤炭機械隨著煤炭需求的消退進入到了“低谷期”,2016年市場幾乎跌至2012年行業高點一半。經過了連續4年的整合與蕭條,煤機行業在2017年出現了回暖,增速達到了30%以上。截至2017年底,我國煤炭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已達2000億元。目前我國煤機年生產規模為采煤機1600臺、掘進機2500臺、液壓支架10萬架、刮板輸送機4600臺。我國現已有千萬噸煤礦60處、千萬噸綜采工作面30個、千米深井47個。
目前煤炭機械的增長與前十年的快速增長的原因不同,現在煤炭產業經濟形勢好轉,主要是得益于去產能后整合效果的顯現,呈恢復性增長,在煤炭行業低谷的時期,也促使企業更迫切的尋找新的發展出路,不斷推出智能型高端新產品,提升服務水平成為企業生存與競爭的保障。
下一個風口定位智能化
預測未來市場,國內煤炭大型企業效益更好,行業整合的步伐繼續加快。近日作為煤機大戶的山西省將整合資源打造高端煤機裝備龍頭企業,在不久前召開的山西省國企上半年工作座談會議上,山西煤機集團一些籌組細節得以進一步明晰。同時,也有一些國際大企業在退出中國市場,曾經的國際煤機巨頭久益環球被日本小松收購,而其下屬的中國雞西、佳木斯等工廠也紛紛關閉;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旗下的煤機板塊也基本退出了中國煤機市場。有專家認為,本輪煤機行業復蘇主要由中大型的煤炭企業驅動,未來煤礦將向大型化、高效化方向發展,份額趨向于國有煤炭企業集中。低端產能退去,煤炭機械企業在高端與綠色化機械方面做出努力的效果開始顯現,客戶的需求更青睞于高質量的產品與高質量的服務。
《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強調了先進產能需不斷提高礦山機械化程度,至2020年,國內采煤機械化程度將達到85%,較2010年同期提升20個百分點,掘進機械化程度65%,較2010年同期1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煤機的需求上升空間將是巨大的。
從未來能源的整體趨勢來看,全國發電容量增速依然在放緩,新增發電生產能力同比減少,火電投資還是處于下降趨勢,天然氣的進口量在大幅增長,分布式能源的普及。煤炭消費的趨勢總體看不會再有更多突破。未來,煤機企業的競爭將聚焦于技術的競爭,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在年產1000萬噸的綜采設備、采煤機、液壓支架和運輸機已全部實現國產化的今天,我國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已站在世界煤機裝備技術前沿,開始進入智能化綜采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煤機行業開始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改造提升,更綠色更節能環保的煤機產品將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