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檢測領域又添新國標 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三廢”排放量達到空前的程度,土壤污染問題異常嚴峻。由于土壤重污染具備一定的隱蔽性,長期性。治理土壤污染比治理空氣污染難度更大,危害更重,土壤治理現狀尤為迫切。
針對逐漸凸顯的土壤污染問題,國家政策層面愈發關注,相關政策陸續出臺。2015年環保部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將土壤污染防治等納入立法主要內容。隨后,《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7年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求》、《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為土壤修復產業發展孕育了良好的政策條件。
政策的利好護航下,土壤環境監測技術發展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國土壤監測能力較弱,缺乏專業型的監測技術人才,環境監測設備質量參差不齊,需要進一步的研發。更為重要的是,缺乏相關標準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想要了解全國土壤的污染情況和建立全國土壤的污染大數據離不開現場快速檢測方法和污染物快速篩查方法的支持。為此,國家先后出臺多項土壤相關標準完善監測方法和檢測標準,促進規范行業發展。
無疑,相關檢測標準的發布或多或少都會對相關儀器市場產生影響。近日,為提高土壤環境管理水平,規范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征求《土壤和沉積物
銅、鋅、鉛、鎳、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征求意見稿)》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如有任何異議,相關單位可于2018年9月30日前將書面意見反饋至生態環境部。
公告顯示,安捷倫、賽默飛、通標標準、青島嶗山、武漢四方光電、天瑞儀器等業內知名企業積極參與本次標準制定。諸多企業在原子吸收光譜領域領先的技術水平、豐富的市場經驗、科學的運營方式都將為土壤監測的規范發展有效助力。同時,也加大了相關企業的品牌宣傳。
土壤新國標的發布,一定程度上將促進原子吸收光譜儀在土壤領域的市場需求。眾所周知,原子吸收光譜是高靈敏度的無機元素分析方法。由于對微量和痕量元素具有高分析靈敏度與低分析成本優勢,在土壤監測中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如今,國產原子吸收光譜儀器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在為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在突發事件中發揮積極作用,正逐漸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