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2018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于9月1-2日在西安舉行,論壇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承辦,西安市人民政府協辦,主題為“爭創世界一流:新時代的大企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級顧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曹春曉出席《大國工業夢》新書發布會暨大國工業夢第一季《工業之心》紀錄片開機儀式環節,并發表“工業之心創新之路”主旨講話。
以下為實錄:
曹春曉:非常高興今天參見這個比較盛大的會議,因為這次主要是談大國工業夢,談工業之心,所以我在這里跟大家講講自己的感悟。
就談一個問題,就是工業之心,創新之路。一講到工業之心就會想到機械工業,機械工業也是現在中國制造里邊的一個核心的東西。工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基礎,是富國富民、強國強軍的希望所在。一個國家的工業有沒有生命力,首先要看他有沒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那么就要問了,工業的心臟在哪里?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要回想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希特勒發動了戰爭,那個時候德國有一個叫魯爾工業區,當時就在世界上都知道,這個工業區是世界聞名的德國工業的心臟。為什么認為它是心臟,除了交通發達,像能源、材料,這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機械工業非常發達,而煤炭、化工、鋼鐵又是機械工業的基礎,它非常發達以后,成了發動戰爭的物質基礎。因為你想武器裝備涉及到機械工業的一部分,國防的一部分,打仗的一部分,這個就成為他侵略戰爭發動的一個基礎。
對于中國來說,不能找一個地方,現在找不出來,什么地方是我們工業心臟。我想機械工業把它里邊再仔細看一看,就可以感覺到,應該說還是機械工業是工業的心臟。
那么一個國家的武器裝備從哪來的?從這兩張圖來看,機械工業是我們整個工業的心臟。當前我們的工業心臟應該還是機械工業,但是不一樣了。因為我們在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沒有跟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話,這樣的機械工業不是現代化的機械工業了,現代化的機械工業必須與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等緊密的形成聯系,這樣一個機械工業才是我們強大的心臟。反過來也應該這樣說,沒有信息化不能夠落實到機械工業里面的話,跟實體工業脫開的話,也是不行的,所以機械工業需要有這么一個要求。
還應該看到一點,也應該是跟新材料緊密結合的一個機械工業。大家都知道一代材料一代裝備,這個是多少年來發展,裝備工業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比如說大飛機,這個大飛機它的基礎有各個方面,材料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這是習主席訪問了中國上飛,這是5月5號首飛成功,我也參加了首飛成功的儀式。從這里面感受機械工業的確重要,如果我們沒有大飛機,我們的國家肯定還是不行的。
大飛機里面也有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就是791上用的發動機,我們這個國家還沒有這個力量可以裝上中國自己的發動機,買的是外國的,法國跟美國一個合作的公司生產的LEAP1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我們國家也在制造,但是還不成熟。說明這樣的難度很大,所以我們就必須把機械工業一定要搞上去。根據日本通產省分析結果,他把工業產品分成這么幾種,如果單位重量創造的價值是1,汽車是9,航空發動機1400,說明航空發動機的含量特別高,每一個發動機的價值就要高,所以這個含金量很高,說明機械工業里面有很多難的,高科技的東西。不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工業之心應該是科技創新。因為科技創新是所有的工業發展的驅動力,如果你不科技創新就不行,肯定你發展不好。要實現強國強省之夢就必須讓工業強起來,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自主的科技創新。本人62年的工作經歷就見證了鈦合金在航空發動機當中的發展,包括它的用量不斷上升。為什么能發展這么快,就是取決于科技創新。創新分兩部分,一個是成分創新,一個是工藝創新。這個是成分創新,從70年左右開始弄了一個方向的東西,鈦合金溫度越來越高,從400度到700度,這個是成分在不斷創新,世界上,主要是我們國家一些成分創新的情況。另外就是工藝創新,不光是成分創新才能促進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大家看武俠小說的時候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我們是十八種工藝樣樣創新,包括3D打印也是從鈦合金開始的,離開工藝創新和成(002001)分創新的話我們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發展。
科技創新是工業發展永恒的驅動力,也是每個企業發展永恒的驅動力。我們現在500強,每個企業要發展,一定要把科技創新作為它永恒的驅動力。中國科技創新水平要進入世界前沿的時候,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崛起之夢實現的時候,??煽?,石可爛,創新之路永不滅。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永葆500強同步向上的生命力,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誕生強上加強,世界一流的大企業。在500強里面,我相信將來可以冒出更強的世界一流的。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實現富國富民,強國強軍的中國夢。讓我們拼搏拼搏再拼搏,創新創新再創新,不斷突破各種關鍵的核心技術,為偉大祖國昂首挺立世界民族之林奉獻出畢生力量,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