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第三季度行業標準擬立項 含多項分光光度法
眾所周知,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其關乎著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命脈。中國要想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必先成為一個制造業強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浪潮下,深入推進“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戰略轉變,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正日益增強。
近年來,得益于機械、冶金、石化行業等制造領域經營狀況的好轉,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發展一路向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儀器儀表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869.1億元,同比增長16.8%。
盡管市場成績較為突出,但儀器儀表制造業的發展任務艱巨,道阻且長。當前,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從行業受到貿易影響的程度來看,鋼鐵行業首當其沖,其次是化工、金屬制品,按照對美出口敏感度來看,電子設備、機械設備、服裝制造、金屬制品依次遭受影響。
不難發現,提升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在于科技突破,在于體制完善,在于市場開放。面對嚴峻的市場挑戰,相關行業加快發展迫在眉睫。在此過程中,標準發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質量發展時代,質量工作既要保安全底線,又要求品質高線。推動高質量發展,標準要先行。
為此,根據標準化工作的總體安排,工信部將《用于混凝土中的燒結煙氣脫硫灰》等56項行業標準計劃項目予以公示(見附件1),截止日期為2018年9月27日。如對擬立項標準項目有任何異議,可在公示期間填寫《標準立項反饋意見表》反饋至科技司。
(部分整理)
據悉,第三季度標準主要包括鋼鐵行業標準、紡織行業標準、電子行業標準等三大部分。具體來看,涉及節能與綜合利用、紡織工業、紡織機械與附件-紡紗、染整機械、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紡織品-棉紡織紡織品-羊絨制品、服裝、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等細分行業。
此外,在鋼鐵系列新標中,多涉及分光光度法、紅外線吸收法、滴定法等。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被測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由于具有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快速等優點,許多物質的測定都采用分光光度法。在含鐵塵泥中硅含量、氧化鈣含量、氧化鋁含量、二氧化鈦含量、氧化錳含量、磷含量、硫含量等測定中,這些檢測方法均不可或缺。
新經濟時代下,環境、食品、醫藥等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為科學儀器行業的發展孕育了良好的因子。但需要明晰的是,在部分高端核心技術領域,國產儀器技術和應用還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加強標準化建設在鋼鐵、紡織、電子等各領域的推廣應用,這將有效提速各行業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