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治理挑戰不斷 政府企業應協同發力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大量污染物進入水體,使得水體出現季節性或終年黑臭。黑臭水體嚴重影響到自然景觀以及人類的生產和健康,成為目前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的黑臭水體情況受到了極大關注,2015年,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計劃》,黑臭水體污染狀況正在逐漸改善。
時間緊任務重 黑臭水體治理不容樂觀
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啟動了2018年度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對30個省(區、市)70個城市的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了現場督查。經過審核資料和現場核查發現,在上報已完成整治的993個黑臭水體中,實際已完成的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占92.5%,除此以外,還新發現了黑臭水體274個。由此可知,有不少城市存在瞞報黑臭水體的情況,我國黑臭水體狀況不容樂觀,消滅黑臭水體之路依然充滿挑戰。
根據《水污染防治計劃》要求,2022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我國黑臭水體消除的嚴峻性,要想實現《水污染防治計劃》提出的目標可謂時間緊任務重。眾所周知,管道建設工作是黑臭水體治理的關鍵環節,當前全國的供水管道長度達100多萬公里,污水的管道長度只有60多萬公里,40萬公里的缺口為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帶來了不小壓力。
黑臭水體現狀嚴峻 政府企業應協同作戰
隨著城市黑臭水體督查的挺進,水處理市場正在逐漸發展壯大,萬億級市場規模正在形成。我國目前存在40萬公里的污水管道缺口,建設1公里污水管道大概需要300萬元,按此計算,污水管網建設就有1萬億元的市場。再加上污水管網、河道的綜合整治的投入,黑臭水體的市場前景甚是明朗。根據相關機構統計,目前我國的黑臭水體治理市場年復合增速超過13%,預計到2020年底將達到約7000億元的規模。
龐大的市場規模從側面反映出目前我國嚴峻的黑臭水體狀況,對地方政府和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首先要做好城市污染物和城市管網的本底調查,接著,科學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把黑臭水體治理和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它跟城市景觀的打造、公共空間的改造以及優質生態產品的提供結合起來。此外,地方政府還應加強監管,有效激發和保障市場的作用,讓黑臭水體治理之路更為寬廣。對于企業而言,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挑戰。無法提供水處理設備、水生態修復、項目運維等多元模式,黑臭水治理成本相對偏高,水體治理標準不夠規范等問題,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治理黑臭水體應盡早,越往后拖,規模越大,成本越高,預防的成本永遠要低于最后處理的成本。當前,我國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正在加速展開,政府應與企業一起協同作戰,在消滅黑臭水體的同時,落實源頭治理和監管工作。企業應加強點源防控、生態修復到項目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布局,為水環境治理提供優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