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除濕機行業 上海眾有用10年時光打造一個“民族品牌”
當今社會,很多產品的生產和儲存都離不開干燥的環境,越來越多的生產企業開始采用各種方法來防止濕氣對器件和材料的影響,進而避免對器件本身及產品品質的影響。這種背景下孕育出了一款除濕利器——除濕機。
除濕機
中國除濕機行業剖析:品牌良莠不齊
除濕機在中國消費者的認知中,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家電。據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球市場,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除濕機基本是中高端家庭必備,家用除濕機的普及率早已超過30%。在亞洲,日韓28%、中國臺灣更達到68%的普及率,而中國內地的市場普及率僅有2.4%。
在傳統的觀念中,除濕機一直被認為只是用來干燥空氣,解決潮濕問題。但其實除濕機的功能不止于此:
1、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內的濕度,使人體感覺舒適,減少風濕病、關節炎、神經痛、氣管炎、哮喘等疾病的發生;
2、除濕機可有效地減少霉菌和其他細菌的滋生,濕度高的環境是各種細菌快速繁殖的溫床,如果濕度在60%以下,細菌和有害的微生物會明顯減少;
3、除濕機能有效地保護家具物品、 食品、藥品、書籍不發霉變質,保護家用電器、電腦、照相機、儀器設備等不受濕氣損壞;
4、除濕機能有效快速地使衣物晾干,開動除濕機在潮的天氣,衣物一夜之間全干了。
從21世紀開始,國家主要生產除濕器的企業總共出口20多萬臺。之后五年,迅速增長到205萬臺。當年,國內的銷售總量是250萬臺,這其中近96%的份額都是用于出口。不得不說,5年中國邁上一了個新的階梯。但是隨后的日子,除濕機行業受到了原材料的影響,利潤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2016年格力、美的兩家大牌除濕機召回事件,給了除濕機行業一記重擊。
在中國的市場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而除濕器卻一直處于初始狀態,各種品牌良莠不齊。在除濕機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很多中小型企業無論資金還是技術水平均不敵規模大廠,有的遭受重創,為了求生存和發展,往往不惜采用濫竽充數這一危險舉動,導致市面上以次充好的現象屢見不鮮,讓購買的消費者苦不堪言。執法部門的不作為,更是讓消費者投訴無門,更是給中國除濕機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