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七月,各品類工程機械銷量數據都呈現節節攀升的局面,整年高光形勢已經確立。于是,我們便將目光向后延續,工程機械的好景氣究竟可以持續多久。通過各個研究機構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基于設備存量的更新、新增的設備需求以及企業自身發展三方面的六大利好因素,預計工程機械行業在未來三年內將保持平穩增長。
存量設備的更新換代
有研究數據顯示,工程機械行業80%的未來需求源于設備的更新和升級,這部份需求相對穩健并且下行風險較小。
一般來講,工程機械產品的壽命周期為8-10年,上一輪的銷售高峰集中在2011年前后,2017-2019年則是工程機械設備進入淘汰和更新迭代的高峰階段。據統計,目前工程機械行業市場保有量在700多萬臺,而老舊設備約有240萬臺面臨淘汰,這為新機銷售提供市場空間,進一步拉動行業需求。
同時,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對于環保的要求日趨嚴格,市場中現有的大部分設備都屬于國II、國III排放,即使不到機齡也可能因為環保方面的考量而強制取締。因此,環保政策和機齡兩方面進一步擴大了工程機械更新換代的需求。
政策驅動基建投資有望回暖
2018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6%,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3%,增速明顯低于預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為此,7月下旬,國務院會議及政治局會議都提出了“?;ù偻顿Y”的發展基調。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PPP項目投資回暖,再配以寬松的貨幣政策,全方面保障了基建項目的順利進行,也可緩解投資者對行業增速放緩的擔憂。
根據多年發展經驗,我國工程機械銷售額與固定資產投資呈正相關的關系,預計隨著9月份各種基建項目落地,工程機械行業將帶來實實在在的銷量提升。
機械替人工程機械滲透率持續提升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顯著上升,機械替人趨勢明顯。此前,我國農村市場的公路擴建、農田建設和水利設施建設等基本依靠勞動力,但如今農村年輕勞動力缺失,且大部分年輕人很少愿意干這一工作,人工成本大幅上漲,催生了機械替代人工的趨勢。過去,我國挖掘機人均保有量較低,未來工程機械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而且,不僅是工程機械領域,各個工業領域的機械替人趨勢都十分明顯。
采礦投資復蘇提供新增長動力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增長失速導致礦產資源需求下行,全球礦業整體呈現增長停滯、投資下滑、產能出清的趨勢。而自2017年始,全球采礦業又呈現回暖趨勢。
以我國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為例,1~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其中,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增幅擴大0.3個百分點;采礦業投資由降轉增,同比增長0.2%。
采礦業的回暖對提振礦山設備的需求有著重要意義。之前,礦山設備一直被卡特、小松等國外企業壟斷。而近年來,隨著國內工程機械的發展,徐工、三一等工程機械企業生產的礦山設備的競爭力不斷提升,撕開了礦山機械市場的大門,利于國產設備的進入。
綜合實力提升出口穩步增長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不僅使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有所提升,在開辟海外市場上也有著顯著成效。而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則成為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市場。在一帶一路政策推進的五年來,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雅萬高鐵等國際大通道開工建設中都頻頻出現中國工程機械設備的身影。而且,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城鎮化率低,基礎設施建設較差,對工程機械的需求空間較大,更利于我國工程機械的出口。據悉,徐工海外收入的72%、三一海外收入的70%均來自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企業經營更加謹慎風控趨嚴
前車之鑒難以忘懷。有感于長達五年的行業寒冬期,即使行業形勢發展再火熱,我國工程機械企業目前在生產、銷售以及行業預判上依然保持著謹慎的心態。
2018年上半年,我國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60%,裝載機銷量同比增長33%,汽車起重機同比增長74%……良好的發展態勢并沒有使企業忘乎所以,盲目提高產能,反而業內大部分企業開始著力加強現金管理,提純優質客戶,細水長流的生產、銷售方式也有助降低利潤率收縮以及應收賬款的風險。
綜上所述,基于國內經濟平穩運行、持續轉型升級的假設,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未來三年至少不會大幅下滑,可以保持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