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鄭州召開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調查工程》項目進展及成果展評會透露,在難利用復雜有色金屬礦及難利用鐵礦“提質降雜”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
針對難選鎢鉬礦、低品位銅鎳礦、鉛鋅鐵銅共伴生礦、難選銅多金屬礦產資源,研究團隊研發了高效綜合利用技術及新的選礦藥劑,為河南長坪鉬鎢礦、豫西地區鉛鋅礦確定了合理工藝流程。在甘肅銣多金屬礦,研發出新型浮選藥劑,實現了銣多金屬礦的綜合利用。
難利用鐵礦“提質降雜”技術方面,在巫山、綦江兩地典型沉積型赤褐鐵礦開發出了適應渝東地區沉積型復雜難選鐵礦資源特點的“懸浮焙燒—磁選(—反浮選)”新工藝、新設備和新藥劑,可盤活赤褐鐵礦、菱鐵礦資源數億噸。新疆西昆侖鐵礦采用磁場篩選法制備高純鐵精礦流程試驗獲得精礦產率(對原礦)20.30%、磁性鐵品位71.17%、全鐵品位71.56%的優異指標。通過高純鐵精礦還原焙燒制備還原鐵粉試驗,得到了全鐵95.13%、金屬化率96.36%的焙燒樣品。
針對四川難選膠磷礦、重慶地區螢石—重晶石礦、甘肅復雜大型藍晶石礦以及難利用白云石質黏土礦、難利用中低品位滑石等典型非金屬礦進行綜合利用技術攻關,并取得突破。此外,在尾礦、尾渣調查與資源化技術方面,完成313個尾礦庫現場調研、取樣、分析測試工作,初步發現13個中型以上的尾礦庫中含有含量高于工業品位或者綜合利用品位的有價元素。
如沒有注明,文章為鄭州亨亞原創,轉載時請注明來源 http://www.www-26277.cc/qxsb_news/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