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組合:三一重工、杰瑞股份、先導智能、浙江鼎力、恒立液壓、克來機電、中國中車、榮泰健康重點組合:徐工機械、晶盛機電、杰克股份、埃斯頓、華測檢測、新筑股份、諾力股份、長川科技、璞泰來、贏合科技、天奇股份、弘亞數控、建設機械。建議重點關注至純科技。
本周指數及估值:8月6日-8月10日(共5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上漲2.7%,機械行業指數上漲2.6%,國防軍工行業指數上漲1.9%。機械子板塊中,漲幅最大的是工程機械,漲幅為6.07%。
本周專題:半導體清洗設備,國產化之路勢在必行。清洗工藝步驟占所有工藝步驟數30%,是晶圓的性能至關重要。據估計,晶圓加工工藝十分復雜,20nm技術節點工藝步驟約500步,7nm技術將超過1000步。隨著工藝節點的不斷縮小,對于那些尋求先進工藝節點芯片生產方案的制造商來說,有效的無損清潔將是一個重大挑戰,尤其是10nm、7nm甚至更小的芯片。
據SEMI統計,2016年全球清洗設備市場規模達到27億美元,2017年達到32.3億美元,而ACMR估計,2020年,清洗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37億美元。隨著清洗工序不斷增加,且新建產線增加的驅動下,未來5年市場可能增長到60-70億美元。
2012年至2016年,單晶清洗設備市場被迪恩士、東京電子、泛林與細美事(SEMES)和ACMResearch四家公司基本壟斷。國內廠商近幾年開始逐步進入產品放量階段。重點推薦北方華創,關注至純科技、盛美半導體。
投資機會概述:工程機械:7月挖機銷量繼續高增長,國產市占率進一步提升。7月挖機銷量11,123臺,同比增加45.3%;1-7月累計銷量131,246臺,同比增長58.7%。出口銷量是最大亮點,當月出口1,807臺,同比增長172.55%。7月小松挖機開機時間133.8小時,環比持平。7月挖機銷量超預期,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為市場受房地產悲觀預期影響而對于下游開工量過度擔憂,忽略了基建投資托底和環保因素帶來的強制性更新。環保因素帶動大挖銷量高增長,關注結構性變化帶來的盈利提升:7月大/中/小挖當期同比增速42.6%/40.8%/26.5%;1-7月累計同比增速69.4%/76.5%/43.6%。中挖/大挖銷量增速持續高于小挖。維持18~19年銷量預計超19萬和20萬臺預測不變,國產四強市占率持續提升,資產負債表修復后利潤釋放加速,重點龍頭公司資產質量不斷改善。重點推薦:三一重工、恒立液壓、浙江鼎力、徐工機械。
油服裝備:油價回暖,重視油服投資機遇。受國際政治博弈、供需緊平衡、頁巖油產能無法充分釋放等因素疊加,油價今年仍然有望維持在70-80美金/桶高位。油價回升帶動了資本開支回暖,油公司正在加緊對于長周期投資的布局。需求的改善帶來了油服及設備毛利率的提升,2018年有望成為油服公司業績全面向上的拐點。重點推薦杰瑞股份、關注中曼石油,安東油田服務。
半導體設備:中芯國際14nm獲得重大突破,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加速。根據中芯國際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中芯國際14nmFinFET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第一代FinFET技術研發已經送樣客戶。同時公司28nmHKC+技術開發也已經完成,28nmHKC持續上量,良率達到業內領先水平。2018Q1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170億美元,同比增長30%;預計2018-2019年同比增速為14%/9%,實現連續四年增長并再創新高。國產設備已經全面進入28nm生產線,部分進入14nm生產線,有望充分受益于本輪國內晶圓廠投資。上游硅片開始進入密集擴產期,相應的設備公司具備較大彈性。重點推薦晶盛機電、北方華創,關注長川科技、至純科技。
新能源汽車及鋰電設備:7月新能源乘用車同比增長7成。7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批發銷售7.1萬臺,同比增長7成,且純電和插混表現均強;1-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42萬臺,同比增長1倍。在歷經補貼政策調整后,新能源發展呈現穩定較強特征,7月傳統燃油車零售增速-5%,新能源車實現高增長,成為拉動車市增速和增量核心動力。其中7月的純電動轎車56%的增速,插電混動同比增速135%。
特斯拉落戶上海帶動50萬輛車增量,CATL大規模招標開啟,LG化學啟動南京擴建項目,銀隆風險有限。7月以來利好消息頻傳:特斯拉公司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約啟動純電動車項目投資,規劃年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中長期看將帶動百億設備投資;寧德時代大規模招標開啟,寧德本部和時代上汽2019年投產產能有望達到13GWh和16GWh;17日韓國LG化學的電池項目與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正式簽約,預計將總投資20億美元、年產動力電池32GWh,規劃建設電極、電芯生產線23條,其中動力電池16條、儲能電池3條、小型電池4條,計劃于2019年10月量產、2023年全面達產;南京銀隆在查封后2天解封,風險有限。重點推薦:先導智能、諾力股份、贏合科技,受益標的:璞泰來、科恒股份、天奇股份等。
智能裝備:國內6月工業機器人實現同比7.2%增長,2017國產機器人市占率首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3777(臺/套),實現了7%的同比增長。今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增長24%。伴隨外資機器人企業產能釋放,國內機器人市場競爭加劇,采取過度價格競爭、而缺乏產品競爭力的參與者最終可能出局,行業競爭格局有望改善、不斷向富有技術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集聚。建議關注埃斯頓、中大力德、拓斯達等。
風險提示:上游資源品下跌,公司業績不達預期,基建投資大幅下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