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高溫 國產機械如何立足
8月8日20時,中國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公布了對美國輸華商品加征關稅商品清單二,自2018年8月23日12時起實施加征25%關稅。公告中共含有商品項333條,其中包括了光導纖維及光纜、核磁共振成像成套裝置、醫療機械、監護機械等機械類相關產品及零部件。
而就在此前,美國于6月15日公開、7月6日施行的關稅清單中,也涉及到光學、激光、醫療等精密機械商品種類146種,占美國從中國總進口比重(金額)的1.23%,此外加征范圍還牽涉到不同制造業的相關原材料及零部件百余種。
顯然,機械行業已經被卷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小編以為,這次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或許正是國產機械立足機械市場的好機會。
正如前文提到的,中美雙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征對方光學、醫學類機械產品進口稅,但小編看來,目的卻截然不同。不可否認,中國目前的機械市場屬于進口機械霸占高端市場、國產機械搶占中低端市場的趨勢,僅在2017年,我國31個省市的機械儀表累計進口總額就達1103.9億美元。那么是否說明我國的機械行業是依賴于進口機械呢?不完全是。雖然以目前相關高校及部門的招標情況來看,生命科學類相關的機械仍然是進口機械比較吃香,而且美國高端機械品牌中標率也非??捎^。但就機械本身來說,不少機械主要還是中外合作關系為主,也不乏中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進行開發的“中國制造”精密機械。換言之,目前中國機械市場,國產機械與進口機械競爭處下風的原因之一,是缺少機遇。
但是,國內市場的失意并不意味著無法沖擊國外市場。2017年全年我國機械儀表出口交貨值也有1347.74億元,占機械相關行業7.08%。而我國機械出口對于美國機械市場的沖擊也不容小覷,事實上,對比4月份美國公開的清單,6月的這份清單中機械相關產品項,已經下調了0.3%左右。
雖然對于機械相關產品,美國已經有所讓步,但顯然整體還是呈現針對的趨勢,結合清單中大量的生產業相關商品項,顯然美國此舉的目的是限制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而中國在貿易戰中,一直是瞄準美國生產業的短板出手,限制其優勢商品出口中國。
那么對于國產機械來說,這場貿易戰意味什么呢?機械出口變難,但國內市場擴大。顯然,高昂的稅收,對于我國機械出口美國,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同樣,美國機械進口中國也受限。這么一來一去,進口機械的成本必然有所上漲,加上國家對于國產機械以及我國中小型機械企業的政策扶持,盲目跟風采購進口機械的單位必然有所減少。國產機械這時候如果能拿出好的產品,自然可以建立起不俗的品牌形象,并且隨著貿易戰的持續升溫,優秀的國產機械企業會越來越受到業界認可,在中國機械市場尋得不錯的立足點。
可以說,在中美貿易戰波及機械企業的同時,我國的政策還是傾向于保護機械市場穩定的,而國產機械此時更應該有自信。只要有實力,這時候正是幫助中國機械市場擺脫對進口機械依賴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