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搶”期間,洞庭湖區農機發揮主力軍作用,“機械換人”見成效。省農機局8月2日匯總各地上報,2萬臺新型農機助力,洞庭湖區“雙搶”比全省其他地方提前4天完成。據專家評估,洞庭湖區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79.35%,超過全省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
從各地上報的數據看,今年“雙搶”,洞庭湖區早稻機收水平達到97%,稻谷機械化烘干占比接近50%,晚稻搶插以機插、拋秧為主,勞動強度大大降低。7月28日,湖區“雙搶”基本結束,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
“農機奏響豐收曲,‘天下糧倉’更穩固?!笔∞r機局局長王羅方介紹,近兩年,按省委、省政府部署,洞庭湖區實施農機化提升工程,大平原機械化作業在“雙搶”中優勢明顯。
2016年12月,省政府正式啟動洞庭湖區農業機械化提升工程。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億元,獎補安鄉、沅江、湘陰、大通湖等9個縣(市區),創建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扶持現代農機合作社,補貼農民購買先進適用農機具。湖區各縣(市區)還整合相關涉農資金,拉動社會資金投入近30億元,農機化裝備水平大步提升。
目前,9個項目縣(市區)已建成水稻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30萬畝。項目補貼拉動湖區新增各類高品質、大馬力、生態環保型農機具2萬多臺套,補齊機防、機烘、機插等短板;整修和新建機耕道逾1萬公里,讓農機“有路可走、下得了田”;新建機庫棚近10萬平方米,讓農機“有家可回”。
如沒有注明,文章為鄭州亨亞原創,轉載時請注明來源 http://www.www-26277.cc/qxsb_news/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