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為智能制造產業的蓬勃壯大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日益更替,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如日中天,或將引領工業4.0,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
不可否認,在創新、品質、開放等因素的助力下,中國制造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制造業體系,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當前,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中國智能制造業的促進作用正日益突出。
近日,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薦的通知》(工信廳裝函〔2018〕117號),工信部對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8年7月31日至8月29日 ,業內人士均可提出有效諫言。
智能制造覆蓋制造業的各個層面。從公告來看,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聚焦交通裝備、鋼鐵、化工、煤炭、船舶、家用電器、食品、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電子器件等各行各業。無論是重慶川儀自動化的工業儀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還是合肥泰禾光電科技的智能檢測分選裝備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等都為儀器儀表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從宏觀層面出發,2018年上半年智能制造持續推進,工信部遴選了155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項目。智能電視、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發展態勢較好。
從具體落地實施來看,全國多地搶抓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同時借助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壯大智能科技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天津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智能制造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傳統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而在江西新近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江西將重點打造10個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并對每個產業基地安排1000萬元用于公共平臺建設。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很多地區智能產業發展成效初顯。上海一大批智能制造企業正在從傳統制造產業中轉型。今年前三季度,智能制造產值接近160億元,同比增長近4成。
歸根究底,智能制造產業也在遵循品牌化、品質化發展方向。緊隨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時代潮流,在有利產業發展因素的集聚下,智能制造企業更應該盯緊市場發展新方向,最大化發揮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服務優勢,從而贏取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