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前再生鉛行業:野蠻生長
我國再生鉛工業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但當初再生鉛年產量一直在千噸位徘徊,所以沒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直到1990年才達到2.82萬噸。90年代,再生鉛工業取得了顯著進展,產量迅速增長,已初步形成獨立產業,1994年產量達到9.5萬噸,是快速騰飛的標志年。此后,年產量均在10萬噸以上。1997年達12.37萬噸,是1990年的4.4倍,年均增長達20.3%,再生鉛年產量占鉛總量20%左右,到了2000年再生鉛產量達到30萬噸左右,是1990年的10.6倍,年產量占精鉛總量的29%。
但從總體水平看21世紀前的情況,再生鉛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耗能高、污染重、工藝技術落后、金屬回收和綜合利用率低。特別是我國立法滯后,企業生產和銷售不規范,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我國廢鉛蓄電池再生鉛廠近300家,生產能力從幾十噸到上千噸不等,2萬噸以上的屈指可數,工藝上主要采用傳統的小反射爐、鼓風爐和沖天爐等熔煉工藝,極板和漿料全部混煉,基本上未經預處理工藝,一些小企業、個體戶甚至采用原始的土窯土爐冶煉,全國只有2家采用預處理的無污染再生鉛工藝。90%以上企業沒有采取煙塵處理。整體水平僅相當于國際世紀60年代水平。如此“野蠻生長”的再生鉛行業對國內環境帶來的傷害也是可想而知的。
2010年以后再生鉛行業政策相繼出臺:進入規范發展快車道
自2010年以來,我國相關部門出臺了多個政策促進再生鉛的發展,特別是2012年8月,工信部、環保部聯合發布了《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2013年3月,信息、環保、商務、發展、財政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促進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范發展的意見》以來,中國再生鉛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規范發展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企業數量從300多家,淘汰到80家,規模以上企業穩定在30家左右,其實際產能占到總量的70左右。
據統計,2014年中國再生鉛產量為154萬噸,較2013年增加10%左右;2014年12月,中國共有15家再生鉛企業具有再生鉛生產資質,且處于生產狀態,較2013年同期增加4家。幾年里,國內大型再生鉛企業、蓄電池生產企業以及原生鉛冶煉廠加大對再生鉛行業的投入,符合再生鉛生產資質的企業數量及企業產能均在明顯增加。
據統計,2014年處于生產狀態的15家再生鉛企業再生鉛年產能為175.5萬噸,較2013年的11家再生鉛企業年產能144.5萬噸增加了18%。
環保監管力度加大“三無”冶煉廠被大面積關停
近幾年蓄電池企業也生產再生鉛,把市場上的廢電瓶主動回收回來作為原料。但合法正規的回收企業生存空間狹小,其根本原因在于廢鉛酸蓄電池收集暫存環節游離在制度之外,難以監管沒有制約。據了解,市場70%的廢舊鉛蓄電池掌握在小作坊手中,小作坊回收也因為沒有規范的流程和設施容易造成嚴重污染,對于正規持證回收單位來說,回收量少也是面臨的問題之一。
2015年來,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國家開始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再生鉛冶煉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再生鉛行業規范條件》、《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等相繼出臺,2018年國內環保高壓常態化,如年初華北地區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安徽工業園區的整改,以及近期中央環保督查組對各省進行“回頭看”工作,對再生鉛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對于再生鉛“三無”冶煉廠來說,生產受限頗多,受環保核查影響,“三無”冶煉廠被大面積關停。
近日,有消息稱生態環境部正考慮對電池生產、冶煉處置企業的原料合法性進行執法檢查。未來或對骨干企業發放廢舊鉛蓄電池收集許可證,并實施全國聯網電子審批跨省轉移聯單。
SMM資深鉛分析師夏聞鳴指出,鉛蓄電池回收工作受價格因素擾動,需要出臺配套政策補齊短板?!耙陨綎|試點為例,該地區回收工作較好,但持證處理企業僅1家,很多資源需要運往外地?!痹趶U舊鉛蓄電池回收問題上,目前大多存在跨省轉移的現象,一方面不利于節約成本,合理利用資源,另一方面,跨省轉移也將帶來其他負面影響,政策出臺以后,會不會改變這一現象?還有待觀望?!凡榭丛斍?br/>
環保重壓下,國內再生鉛生產規模逐漸變小,但對于大型企業來說,由于利益的趨勢,他們也在不斷加碼再生鉛業務。
國內再生鉛規模較小遠不及發達國家
2015年,我國鉛產量約為386萬噸,同比下降8.5%。國內規范的大型再生鉛企業再生鉛產量約為155萬噸,同比下降3.1%,再生鉛占鉛產量比例約為40%,比2014年提高2%。
2016年,國內再生鉛企業有300多家,但是規模以上企業不到20家,年產量1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6家,年產量1萬~7萬噸的企業有6家,大部分再生鉛企業產能較小。而在此時的國外,歐洲再生鉛專業生產企業單系列產能一般在5萬噸以上,美國一般在10萬噸~15萬噸。美國、法國、英國、德國再生鉛生產廠家總共才有25家左右,生產規模卻是我國的300倍。
追溯其原因,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張希忠說:“由于國際市場鉛價格下跌及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價格居高不下,再生鉛企業面臨生產成本高、利潤逐步壓縮的局面,絕大多數再生鉛企業陷入虧損。”
再生鉛產業發展現狀:向園區化發展
目前,中國再生鉛產業已向園區化發展,河南豫光金鉛、湖北駱駝集團、江蘇新春興、河北尚上方、安徽華鑫、華鉑集團、安徽大華、浙江天能集團等一批大型再生鉛企業已相繼籌建再生鉛園區,并引進下游鉛蓄電池企業,在園區或產業集聚區形成再生鉛閉合循環生產模式,不斷促進再生鉛的發展,也為地方循環經濟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科技環保部主任尚輝良說,再生鉛產業作為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行業,為積極應對日益嚴格的環保監管,園區化將是發展方向。
安徽田營園區作為全國最大的再生鉛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近幾年來,按照準入條件的要求,通過實施“雙改兩新”戰略,努力構建生態園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人、企業、自然的綠色和諧發展。
目前,國內已建成安徽田營循環經濟工業區、江蘇邳州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多個初具規模的再生鉛產業集群并已有多家再生鉛企業通過環保核查和行業準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