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有人知的戰場,勝利的號角悄悄吹響。1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消息稱,草地貪夜蛾對玉米主產區的威脅全面解除。這場持續8個月的糧食保衛戰終于暫時落下帷幕。雖然網上對此關注甚少,但是這場戰爭卻關系著國內的糧食生產,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草地貪夜蛾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重要的農業害蟲。作為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草地貪夜蛾寄主廣泛、飛行速度快、繁殖能力強,非常容易肆虐成災。2016年1月,草地貪夜蛾在尼日利亞出現。僅兩年時間,幾乎所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都遭受草地貪夜蛾的危害。據新華網報道,非洲12個玉米種植國,因草地貪夜蛾入侵,玉米年減產830萬到2060萬噸,經濟損失高達24.8億到61.9億美元。
今年1月,云南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至今草地貪夜蛾已經席卷25個省份,危害246萬畝農作物。農業農村部的數據表明,草地貪夜蛾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西南等地,玉米產量損失沒有超過5%。與其他遭受蟲害的國家相比,我國損失可以說相當輕微,這需要歸功于發現蟲情后及時采取的措施與研究人員的努力。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儀器也是參戰的一員,雖然不是主力,但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蟲害防治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蟲群的監控。蟲害發生后,各地紛紛建立蟲情觀測點,利用蟲情測報燈、性誘捕器、昆蟲雷達等監測設備監測草地貪夜蛾的蔓延情況,及時掌握蟲情動態,為后續的防治措施提供信息。
草地貪夜蛾來勢洶洶,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仍然是化學防治。然而草地貪夜蛾是入侵物種,國內并沒有針對草地貪夜蛾的農藥。農藥的種類、用法、用量等都需要進一步實驗來篩選確定。此外還要考慮農藥的殘留,確定施藥的安全間隔期,防止農殘超標,農藥殘留速測儀在這時可以發揮作用。除化學防治外,殺蟲燈、誘捕器等成蟲誘殺裝置也可以有效對草地貪夜蛾的成蟲進行滅殺。
6月,華大基因利用基因測序儀測出了草地貪夜蛾的完整基因組信息,可作為“參考基因組”?;驕y序也是蟲害防治的重要內容。通過基因測序,研究人員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害蟲的生理特征,與“參考基因組”對比也能夠準確發現草地貪夜蛾是否發生變異,從而制定更合適的應對措施。
草地貪夜蛾對玉米主產區威脅的解除是因為南方玉米已經大面積收獲,而北方玉米也即將進入收獲期,草地貪夜蛾還沒大量危害到華北、東北等玉米主產區。明年玉米播種后,草地貪夜蛾將直接從中國南方向北遷移,進入玉米主產區。而且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廣東出現了“水稻型”草地貪夜蛾,南方水稻產量也會受到蟲害影響.關鍵戰斗那個時候才開始打響,草地貪夜蛾防治工作任重道遠。
現在已經不是面對蟲災毫無辦法的古代社會,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在蟲口下保衛糧食。但是這不僅需要農業研究人員和政府的努力,也需要與周邊國家加強合作,草地貪夜蛾是世界性的問題,中國無法獨善其身。
(參考資料來源:果殼)
編輯點評:生物入侵是指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 到另一個新的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以前我們應對生物入侵,主要靠人工清除或生物防范,到了如今,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我們不僅有了更多應對生物的方式,且效果也不斷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