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我一樣,經常有以下體會:
經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時不時會忘了要做什么
經常覺得沒時間
隔三差五就有一些事情延期
可以試試個人看板這個工具。
看板最初是豐田汽車公司于20世紀50年代從超級市場的運行機制中得到啟示,作為一種生產、運送指令的傳遞工具而被創造出來的??窗逋ǔS邢旅?種作用:
指示搬運、生產的信息
可視化生產過程
改善工序、作業
使用看板管理方法,可以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后工序之間進行物流或信息流的傳遞,保障JIT(JUST-IN-TIME,最佳生產時機)生產方式的順利進行。下面是一個JIT看板:
看板最初用于工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后來被廣泛運用于銷售、敏捷軟件開發、信息化等各種領域。我們可以簡單地將看板理解為一種可視化管理工作任務和流程的方法,并將其改造為個人看板,運用在個人事務的管理上。
2
個人看板主要使用看板的可視化管理功能,具有如下6種重要作用:
讓隱藏的工作無所遁形,解決不知道時間去哪兒的問題
理清正在處理的工作,解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問題
可視化所有工作,解決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問題
聚焦重要事務,保障有時間可用,促進按時交付
工作狀態可見,容易看到成果和問題,提升執行力,改善績效
移動工作項時具備儀式感,能增強掌控感和自我效能感,促進持續行動
我們個人的事情,不像工業企業那樣種類繁多、工序復雜,對應的看板也比較簡單。下圖是我自己使用的看板,我們結合它來講講個人看板怎么設計、使用。
如上圖所示,我設計的個人看板把工作任務分為待辦、進行中、就緒(內部完成尚未交付給客戶)、發布(已交付給客戶)四種狀態,每種狀態下面粘貼寫了工作任務的即時貼。
粉紅色的即時貼表示待辦事項,淺藍色即時貼表示正在進行的任務,黃色即時貼表示已經就緒的任務,綠色即時貼表示已發布的任務。
以我寫作副業主題的書為例,序言、封面設計、每一個章節,都可以做成一個工作任務卡片(即時貼)。沒開始做的事情,比如插畫、推廣計劃等,貼在待辦欄下面;正在做的,比如我現在(2019年5月7日)正在寫個人看板這一小節,對應的任務卡片就貼在進行中這一欄;已經寫完的章節,如第一章,粘貼在就緒這一欄下面;發布這一欄可以貼的,應該是在我這個環節來看已經完成的事情,比如“圖書交稿”,目前書稿還沒寫完,這一欄空白。注意,每一張工作任務卡片上,至少要有任務簡要描述和計劃完成日期兩項內容。
等書稿寫完后,我的個人看板會發生變化,發布欄中會多出一個“圖書交稿”的任務卡片,如下圖所示:
通過上圖可以看到,發布欄多了一張綠色的即時貼,表示圖書已經交稿了,接下來進入出版流程,由出版社負責。此時針對寫書這件事,待辦欄應該是空白的了。但對做副業來講,我們的活動應該是持續的,完結一個任務,就要思考圍繞著目標還有哪些新的事情可做。對寫書來講,我的書稿提交給出版社,很快就會印刷出來,上市銷售,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我出版了這本書,我還需要做很多事情,比如“線下活動策劃”、 “課程規劃”、“宣講”等,它們可以和紙質書形成有效互動,提升圖書銷量,擴大影響力。
觀察前面兩張圖,可以發現,進行中這一欄下面,都只有兩張即時貼。這源自于我們的一個認知:同時開展的工作不宜太多。
3
現在我們匯總一下使用個人看板的幾個要點:
寫下所有在做的事情,而非只寫重要的事。
區分事情的狀態,用不同顏色的即時貼表示。
工作項狀態變更時,選用顏色與狀態匹配的即時貼重寫任務,然后再移入相應狀態欄。
限制同一時間段的工作項不超過2個。
只有當一項工作就緒或完成之后才能從待辦列表中選擇新的工作項開始工作。
注:看板可以像我這樣用實體白板來做,也可以選用工具軟件,比如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