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世界汽車產業當中有哪個汽車品牌最厲害,那么除了大家熟悉的奔馳、寶馬之外,豐田也會成為大家最常提到的名字,在上個世紀日本制造崛起之后,豐田帶著自己強大的精益制造生產模式橫掃整個世界,不僅讓德國三大巨頭奔馳、寶馬、奧迪甘拜下風,也讓美國三大巨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畏懼不已,一舉逆襲成為世界汽車之王,成為最會賺錢的汽車公司,然而就是這個汽車巨頭最近卻似乎出事了,其利潤嚴重縮水,最會賺錢的豐田怎么也沒錢了?
一、汽車之王利潤縮水四分之一
豐田集團在5月8日發布了2018財年(即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務數據,當中包括大發汽車公司和日野汽車公司等豐田集團聯合財務報表對象范圍內的子公司。
財報數據顯示,豐田集團2018財年銷售額為302,25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5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46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9億元),同比增加2.9%。營業利潤為24,67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7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同比增加2.8%。而從銷量數字來看,2018年豐田全球汽車銷量1052萬輛,僅次于大眾,居世界第二位,較2017年增長2.2%。其中,豐田2018年在華銷量為1,474,500輛,同比增長了14.3%,這也是豐田連續第6年實現同比增長。
表面上來看,豐田的利潤數據可謂是一片向好,只是這個向好的背后,豐田的利潤卻似乎除了問題,財報顯示,2018年財年其純利潤為18,82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55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11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5億元),同比減少24.5%。
公正的說,在全世界汽車銷售的寒冬當中,豐田的表現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只是豐田向來都是逆市增長的典范,即使是當年陷入了美國剎車門事件之后,豐田都能夠逆市上揚,進一步發展壯大,現在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太像豐田的風格。那么,利潤降低的背后到底豐田有沒有問題呢?
二、最會賺錢的汽車之王怎么沒錢了?
其實,縱觀豐田的發展歷史,這是一家非常成功的汽車巨頭,1937年,豐田創始人豐田喜一郎,在日本愛知縣的舉田町創辦了“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代表著豐田企業的誕生。
但是,剛剛創立的豐田其實深受品質低下的困擾,當時在豐田的心目中,汽車之王福特是他們終極的目標和偶像,福特所擁有的完備生產線可以流水化的大量生產汽車,并且次品率極低,這樣的生產模式堪稱那個時代的奇跡??吹礁L氐纳a線,豐田可謂是眼睛都紅了,只是眼紅光眼紅,當時的豐田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引入福特的生產線和生產技術,只能夠望洋興嘆。這個時候,豐田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只能因陋就簡,沒有技術來引入生產線怎么辦?
好在當時日本人多,沒技術就用人堆唄。這個思路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也是被大量企業家普遍采用的,豐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去彌補沒有福特流水線的缺陷,為了保證質量只能想方設法的留住工人,并且不斷提升工人的學習能力。然而,誰也沒想到就這么陰差陽錯的,豐田的這種以人為核心的生產方式,反而創造出了一個奇特的生產模式,這就是精益生產組織。
由于人并不是笨重的機械,再加上沒有流水線的束縛,也就不會機械式的進行生產操作,反而形成了一個個生產小組,在生產小組當中并沒有進行機械化的單一工種操作,反而讓每個人都成為了多面手,生產汽車的時候工人們像人體的細胞一樣進行生產操作,這樣的操作雖然沒有美國的流水線那樣生產速度迅猛,但是當工人都熟練之后,在日本勞動力成本特別低下的時代其生產成本并不比美國高多少。
再加上這種生產是靈活的,出現什么問題直接現場解決,結果反而讓豐田能用比美國更低廉的成本確保產品質量,每一個后續流程的人都會自動幫前面的人做一遍檢測,反而豐田的生產線上是沒有產品質量檢測這個環節的,因為豐田已經不需要產品質量檢測了。就這樣,豐田形成了一套堪稱完美的生產方式,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精益生產,因為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活的檢驗個體,讓整個生產線可以靈活地進行調整,正式這種生產方式讓豐田成為了世界上最賺錢的汽車公司,不僅產品質量優良,而且成本控制極好,利潤水平極高。
這就是豐田成功的關鍵,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精益生產方式,再加上日本強大的終身雇傭制,在豐田內部幾乎所有企業員工都是一種師承關系,這種人性化的師承關系,師傅和徒弟既可以晚上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也可以師傅把徒弟臭罵的狗血淋頭,也不會有什么問題,因為雙方是一種利益攸關的朋友關系。
然而,正所謂成也精益敗也精益,豐田的利潤之門也就在這個地方,因為勞動力成本低下,因為終身雇傭制,這些都是豐田高利潤的隱含條件,然而,這些基礎都在被打破。
首先,日本人口紅利的衰退。在日本本土,日本已經成為了亞洲老齡化與少子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日本的兒童數量已經達到了歷史最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出現了嚴重的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在日本甚至出現了100個崗位只有七十多人應聘的現象,這樣的嚴重人口衰退,讓原先日本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直接壓縮企業的成本。再加上,隨著日本勞動市場的變化,終身雇傭制已經不再能夠適應日本的現狀,這就導致豐田賴以為生的精益生產方式已經變得搖搖欲墜,成本逐漸上升,利潤控制水平越來越差。
其次,海外化的精益難以復制。既然日本的人口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那么豐田把工廠轉移到國外不就好了,豐田當然早就想到了,根據啟信寶的數據,在中國豐田就有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兩家生產企業,除了中國之外,豐田還在美國有肯塔基喬治敦工廠、在印度有班加羅爾工廠、在英國有德比郡伯納斯頓工廠、還有泰國工廠等等。只是這些工廠雖然可以多地建設,但卻沒辦法復制日本的文化,當地的工人都是雇傭制,大家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結果反而失去了豐田經營制造的精髓,這樣的結果自然又是成本上升,利潤水平下降了。再加上中國、美國、英國的制造業成本也在快速上升,并不比日本好到哪去。
第三,大量的技術投入。當前的汽車市場已經競爭異常尖銳,在新能源領域特斯拉帶領著一眾新能源汽車強勢崛起,在傳統汽車領域奔馳、寶馬、福特、通用也是緊追不舍,這樣的情況下,豐田必須投入巨資進行研發,無論是混合動力,還是自動駕駛哪個都是燒錢的大戶,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本就成本高企、利潤下降的豐田更是雪上加霜。
豐田的利潤下滑雖然并不可怕,但豐田利潤下滑的背后豐田精益的生產方式所出現的危機好像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