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之悠久,古人用其智慧給后人創造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些文化古跡在時間的長河中歷經風吹日曬,雨水沖刷,不免遭受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壞。好在隨著當今的科技發展進步,眾多科學儀器的誕生助力歷史文化遺產的修復工作。
法國時間2019年4月15日,一場大火將有著850多年歷史的地標建筑巴黎圣母院毀于一旦。巴黎圣母院是人類的歷史瑰寶,在歐洲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法國總統當即宣布要重建巴黎圣母院。而重建工作是一項復雜且十分艱巨的任務,其中比較關鍵的是需要巴黎圣母院的原始模型。幸運的是,早在2015年的時候,美國瓦薩學院建筑與藝術史副教授安德魯·塔隆用激光掃描儀對巴黎圣母院進行了激光束掃描,獲取了其三維模型。
塔隆將激光掃描儀安裝在三腳架上,在圣母院的50多個位置搜集數據。他用激光束掃過教堂的每一個部分,測量掃描儀和激光打在建筑結構上之間的距離。每次測量結果都用一個光點表示。全部掃描完成后,將總共生成的十億數據放在三維圖像里,畫上線條,再和實地拍攝的全景照片結合,經過上色,加上光影效果,最終將巴黎圣母院的全景及內部完整結構保留了下來,建立起非常逼真的三維模型。
有了這個三維模型,重建巴黎圣母院工作勢在必行。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又被稱為實景復制技術,它通過高速激光掃描測量的方法,大面積高分辨率地快速獲取被測對象表面的三維坐標數據,可以快速、大量的采集空間點位信息,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獨特優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項高新技術開始出現,是繼GPS空間定位系統之后又一項測繪技術新突破。
近些年來,三維激光掃描儀技術日趨成熟,不斷被人所知并已經廣泛用于各個領域,包括文物數字化保護、土木工程、工業測量、自然災害調查、數字城市地形可視化、城鄉規劃等領域。想必隨著技術的發展,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將會迎來更加寬闊的市場。
事實上,在文物修復過程中,不僅僅激光掃描儀有著積極運用,也有許多科學儀器也被應用在修復工作中,且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修復服裝類文物的時候,三維顯微鏡能夠在不破壞文物本身的情況,全方位的觀察樣品;在對文物進行結構分析時,拉曼光譜分析儀是工作人員首選;還有其他的激光清洗儀器、超聲波監測儀器、測距儀等等。
由此可見,現代科學技術在文物修復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F代科技與古老工藝的結合,更大程度上展現了文物的文化價值。未來,在先進的科技手段下,歷史文物的修復以及保護技術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