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司出現問題時,我們總是喜歡從大公司那里尋找管理方案:
公司層級太多,信息交流不暢,因此我們要模仿小米,采用扁平化管理,減少公司層級,讓信息交換更加快捷方便。
員工對客戶態度惡劣,因此我們要學習海底撈,讓員工真誠服務,以客戶開心為公司的核心目標。
員工上班摸魚,不思進取,因此我們采用華為的末位淘汰制,逼迫員工開始努力工作,否則就讓他下崗!
結果呢?并沒有任何的作用,反而使得公司人心渙散,效率驟降。 為什么明明在大公司很有效的管理方案,到了小公司卻反而成為阻礙了呢? 因為,小公司往往會錯誤的將達成管理方案視為目標,而忘記了自己的原本目標。這些小公司并沒有去深入的分析自己為何需要采用這些管理方案,也沒有仔細思考不同公司環境的區別,最后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了。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公司采用某些管理方案的真實原因:
1、扁平化管理
現有問題:中層管理人員過多,公司信息交流不暢。
管理方案:利用扁平化管理,減少管理層級,促進上下級之間的交流。
成功例證:小米采用了三層管理制度——核心創始人,業務主管,員工,實現了高效的開發和管理。
錯誤操作:學習小米,也采用三層管理制度,要求每個層級之間進行充分交流。
結果反饋:公司信息交流變得混亂不堪,管理者不得不處理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員工要花時間給不同的管理者匯報相同的事情。
正確解讀:
扁平化管理適用于公司員工平均素質較高的情況。這些員工必須擁有自我驅動力,才能夠在沒有明確上升空間中繼續保持高效工作。例如小米的前100個員工,都是雷軍親自進行面試和溝通,才能保證這些員工都擁有極高的責任心和自信心。
而如今小米作為一個2萬人的大公司,也逐漸在對公司管理方案進行改良。他們加入了層級式管理模式,給予了普通員工可預期的上升空間,增加了普通員工的積極性。
作為小型公司,如果僅僅需要改善信息交流不暢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減少溝通中的不便。
我們將溝通分為七個部分:發送者,編碼,信息,渠道,解碼,接收者,反饋。
而常見的問題出現在以下3點:
編碼/解碼:發送者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信息,或者接收者不能理解對方給予的信息。例如程序員和產品經理交流時,程序員用各種高深的專業術語來表達想法,卻忽視了產品經理不懂技術,無法理解這些術語。
信息:信息的表現方式不夠直觀清晰,導致接受者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例如有些人喜歡在PPT中放入大段的文字,而忽視了聽眾不能夠記住這么多內容。
渠道:信息傳遞的媒介太多太長,導致溝通過慢或者出現偏差。例如很多層級式管理的公司,員工的信息或需求需要經過十幾層傳遞,才能傳遞到高層的手中。
因此,扁平化管理只能解決“溝通渠道”的問題(而且扁平化管理并不只是為了解決溝通渠道的問題)。而另外兩種問題,小公司需要對癥下藥:
編碼/解碼問題:為員工提供培訓,促使發送者和接受者都能夠正確理解雙方信息。例如演講培訓,或者對于某些常見的專業術語進行統一介紹和講解。
信息問題:提供標準化的信息展現方式,幫助發送者更直觀的表達信息,接受者更快的理解信息。例如采用“看板管理”,將需求寫在看板上,形成規范化的信息展現方式。
2、客戶至上
現有問題:員工對于客戶不夠用心,客戶的滿意度不高。
管理方案:在公司中宣傳客戶至上,以客戶滿意作為核心。
成功例證:海底撈為客戶打造極致體驗,對于員工的評價指標設置為“讓客戶感到開心”。 錯誤操作:學習海底撈,無條件讓客戶開心,讓員工對客戶保持微笑。
結果反饋:員工大批離職,因為員工不愿意“對客戶假笑”。
正確解讀:
火鍋店的差異化很小,大多數情況下味道差距不大。為了突出其特點,海底撈主打的差異化就是極致服務。因此,海底撈才會將客戶滿意作為核心思想。 而類似東來順火鍋這種百年老字號,就會以“傳統風味,百年傳承”為核心思想,以炭火銅鍋的方式來展現其差異化。
作為小型公司,如果僅僅是為了解決客戶滿意度不夠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產品可以為客戶提供什么樣的價值。
對于飲料公司,價值就是更純正的飲料。正如椰樹椰汁,被所有人吐槽的外包裝,也阻止不了其成為椰汁的龍頭老大。
對于食品公司,價值就是味道更好的零食。正如旺旺,各種“復古”的廣告,其產品依然受到很多小朋友的歡迎。
對于軟件公司,價值就是更加易用的軟件。正如微軟,各種高收費的軟件和解決方案,卻仍然擁有廣大的客戶群體。
而有些公司就會本末倒置:有些中小型房地產公司,不顧考慮提升房屋質量,也不考慮加強其周邊環境。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廣告和銷售中,利用“微笑服務”,忽悠客戶購買他們的房屋。這樣的公司,就沒有正確的為客戶提供價值。
3、末位淘汰制
現有問題:員工積極性不高,喜歡在上班時摸魚。
管理方案:采用末位淘汰制,開除懶惰的員工,保留上進積極的員工。
成功例證:華為從1996年就采用末位淘汰制,剔除5%的不合格員工,鼓勵員工努力工作。 錯誤操作:進行末位淘汰制,最后5%的員工一律開除。
結果反饋:員工不再進行團隊合作,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工作,總擔心分享自己的技術會讓自己變得落后。
正確解讀: 華為的激烈競爭,是建立于員工能夠獲得超高收入上的。為了高工資,華為的員工也愿意為此而奮斗。那些期望著安穩過一生的員工,就自然而然的被公司給剔除了。
而且,華為也懂得保護員工權益。有些華為員工可能是因為不習慣當前的工作,因此他們還能夠重新競爭上崗,在華為找到其他合適的工作。
作為小型公司,如果僅僅是為了解決員工不夠努力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找到員工摸魚的真正原因。 工作期間摸魚一般分三種:缺乏公平,缺乏價值,環境限制。
缺乏公平:其他人在摸魚,自己在努力工作,結果所有人得到的工資是一樣的。
缺乏價值:工作本身沒有什么價值,而工資又不值得補償員工浪費的時間。
環境限制:為了等待前一個步驟的完成,不得不暫停手頭上的工作。
因此,只有在工資足夠的情況下,末位淘汰制才能解決“缺乏價值”問題。而另外兩種問題,小公司需要對癥下藥:
缺乏公平問題:善于找到努力的員工,給他們提供實質性的表揚。例如評選每月最佳員工,并且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環境限制問題:為員工提供更加優質的外界環境。例如提供更好的電腦,或者提供更大的辦公桌,方便存放文件。
總結一下:
任何管理方案,都不是靈丹妙藥,它們都有一個適用環境。一味地模仿大公司的管理方案,并不能為公司帶來效益。結合公司自身條件,創造合適自己的管理方案,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