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你敢接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
2018年,有一個產品經理與APP開發程序員打架的小事很引人注目。
為什么這個小事這么引人注目呢?
因為打架的理由很奇葩:產品經理向APP開發程序員提出了一個需求,要求根據用戶手機殼顏色自動變換APP主題顏色,對于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程序員沒能按捺住情緒,于是雙方大打出手了。
上面這個故事有點像段子的感覺,但以下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都是經我求證過的真實任務:
◆ 5天內,全新策劃上線一款APP。
◆ 根據用戶心情(需要)自動變換語音消息是用手機聽筒還是揚聲器播放。
◆ 進行為期1周的裂變活動,社群人數要從現在的800人增加到10萬人。
如果是你的話,這些任務你敢接嗎?
我相信有人敢接,有人則會千萬百計地推脫。
那是什么讓我們在面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呢?
02、敢不敢接任務的三大影響因素
撇開環境、老板的因素不談,從接任務者的個人層面來看,敢不敢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
▼ 1、性格差異
人跟人的性格是有差異的,其中好勝心和輕諾(輕易承諾),對接不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影響最大。
① 好勝心
一般來說,好勝心偏強的人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概率更高;而好勝心不強的人,則不太愿意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② 輕諾
有人的性格害怕拒絕別人,或者傾向于討好他人,這種性格的人哪怕對任務完全沒把握或者心里壓根就不想做,他也會口頭上先答應下來。
好勝心跟輕諾,雖然都會促使一個人接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兩者還是有不同的:
◆ 前者會認真去履行承諾。
◆ 后者一般只是口頭答應而不會守信,《老子》里的“夫輕諾必寡信”講的就是這種情況。
▼ 2、認知差異
除了性格的不同,認知上的差異也會影響一個人在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的態度。
有人在面對任務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做,以及萬一做不好產生不利的影響怎么辦。
而有人的認知則相反,他們想的是如果不接這個任務,那么最好的情況也就是零分了,而如果接了這個任務,哪怕沒做好,最差的情況也會比零分要好,何況還有做好的可能呢。
▼ 3、自我效能感差異
性格相似、認知相同的兩個人,在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選擇就一定會一樣嗎?
也不會。
如果他們曾經經歷過的成功體驗或失敗體驗(也就是自我效能感)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選擇。
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因為之前有過多次成功的體驗,所以在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會更有自信去接受挑戰。
而自我效能感不高的人,因為之前有太多失敗的體驗,所以不太敢去接受太高的挑戰。
了解了上面三大影響因素后,你有沒有審視下自己,看看是哪些因素讓你敢于或不敢接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呢?
這個清楚后,在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你就更知道如何去應對了。
03、怎樣應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有長期和短期兩種應對方法。
長期的應對方法,是在接到任務前就要采取對策的;而短期應對方法,則是針對已經接到任務的情況。
這次咱們先一起探討下更立竿見影的短期應對方法。
我舉一個自己的真實經歷做為示例: 我在老東家工作時,老板曾給我布置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去鞍山接手一個客戶已經要求退款的礦山咨詢項目。
這個項目原計劃是四個月完成,老板派任務給我的時候項目已經做了差不多三個月了,客戶什么咨詢成果都沒認,除簽合同時的首筆款外,其它的階段款一分錢都給過。
老板要求我去打消客戶退款的念頭,而且要按原計劃完成項目并收款。
這意味著我得在一個月內完成原來四個月的活,而且帶的還是一個正士氣低落的項目團隊。
這個任務確實很有挑戰性,但我竟然真的在一個多月后(比老板布置的期限超了5天),不辱使命地回到深圳給老板交差了。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的做法就是遵循“果斷接受,認真去做”的原則,分別在任務接受、任務執行、任務收尾三個階段,采取相應的對策。
04、任務接受階段的對策
在老板已經將任務布置出來的前提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先表態:果斷接受。
關于這點,你可以換位思考下。
假如你是老板,你現在遇到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然后,你找到了一個似乎有點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人。這個人在聽到你布置的任務后,可能有兩種反應:
◆ 反應一:推三阻四,或者反復渲染困難
◆ 反應二:二話不說,果斷答應
請問,你更期待哪一種?
你的老板說白了也是普通人,他期待的反應跟你期待的反應是一樣的。
而且,在我們一起分析敢不敢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三大影響因素時,你已經接觸了一個新認知:不接就是零分,接了肯定比零分高。
因此,我當時就表態答應去鞍山這個礦山項目了,而且不只是口頭答應(輕諾要不得),心里也真正做好了接手這個項目的準備。
這就是“果斷接受”的應用。
但“果斷接受”僅僅是開了頭而已,既然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絕對不會因為你果斷接受就能順利完成,恰恰相反,你剛剛跳入了一個“火坑”。
這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絕對是困難重重。你給了老板希望,如果又做得一團糟,還要他再出面“擦屁股”的話,那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印象就會變得不可信了。
因此,你要花120%的時間和精力來“認真執行”。
在任務接受階段的“認真執行”,關鍵要做到三點:
▼ 1、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也就是要分解問題,并定位到關鍵瓶頸所在。 我接手的這個咨詢項目經過分解后,我發現關鍵問題出在跟客戶董事長的匯報質量上:
第一次給董事長匯報沒重視,給客戶形成了不太行的第一印象后,后面客戶方的項目經理就不敢隨便讓項目組給董事長匯報了,每一個咨詢成果他都要反復挑剔,結果項目進度就耽擱了。
▼ 2、分析所需資源
分解并定位出關鍵問題后,就要考慮你現有的資源能否解決這個問題了。若不能的話,就要分析需要哪些資源支持,并積極去跟老板索取這些資源。
這一步可以說是任務接受階段中最關鍵的一步了。
咱們需要為老板分憂,“果斷接受”任務,但同時也要跟老板積極索取完成這個任務所需的資源。原因有兩點:
① 完成任務的必須
面對這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你不爭取必要資源的話,那肯定100%完不成任務的。
② 確認任務的必要性
在你爭取資源的過程中,老板必然要再認真思考下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否值得去做。
很多時候,老板一旦發現投入高于產出,自己就會撤回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降低任務的目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變成了“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就巧妙地幫你過濾掉了無意義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按照手機殼顏色變換APP主題的需求),而且這是老板自己改變的,這比你剛接任務時就跟老板討價還價的效果好多了。
回到我的做法上。
我分析出問題的關鍵是項目組失去了客戶董事長的信任后,就申請讓老板先出面跟客戶董事長見一面,一是確定客戶的底限,二是以派新的項目負責人為契機贏得一次再匯報的機會。
我這么做就給自己爭取到主動權了:
◆ 如果老板不愿意見客戶董事長,那他的支持不夠,也就不好意思跟我要求結果了,是老板辜負了我,不是我辜負了老板。
◆ 如果老板愿意見客戶董事長,那任務的完成也多了一點把握。
老板出馬后,效果還超出了我的預期,客戶董事長不僅同意了再聽我匯報一次,而且我們老板自己也降低了要求——項目可以推遲2個月結項。
▼ 3、識別并突出風險
問題簡化、要到資源后,代表著這個任務就要正式往下執行了。
但你在執行前,務必要認真地識別出所有的關鍵風險,并隨同你的風險對策一起發給老板。
這么做,可以讓老板看到你的能力和態度,同時更關鍵的是可以管理老板的期望(老板很多時候,是不知道他所布置的任務有多么困難的)。
這么多的風險,這么大的挑戰,你如果沒做好的話是不是情理之中?做好了的話,是不是力挽狂瀾的英雄?
05、任務執行階段的對策
有了任務接受階段的基礎后,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就有了一絲完成的可能。
但任務接受階段的3個關鍵對策是一把“雙刃劍”,給了你完成任務可能的同時,也將你自己的后路給斷了。
你想,你要的資源老板都給了,對任務的目標老板也認為你完全理解并接受了,這時老板就不太能接受你搞砸任務了。
但不幸的是,任何一個任務,不到真正執行的時候,誰都沒有能力將所有的風險和問題都識別出來。
而且,外部環境的變化、客戶的反應、項目成員的工作質量,都不是你完全能控制的。
換句話說,你并不能確保任務就一定能成功完成。
所以,你一定要給老板展示出除項目成果外的兩個優秀品質:品行與能力,以化解萬一任務沒出成果的風險。
所有老板都希望看到員工和下屬有著良好的品行和突出的能力,那在任務執行過程中怎么向老板展示出自己的品行和能力呢?
其實也很簡單:讓老板看到你認真執行任務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
因此,到了項目執行階段,你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跟老板積極溝通、及時匯報項目進展,這樣老板才能看到你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也才能感知到你的品行與能力。
在跟老板溝通匯報時,要留意兩個關鍵點:
▼ 1、寧可溝通過度,也絕不能溝通不足
假如你不清楚怎樣的溝通頻次才是合適,那寧可過度溝通,也不能溝通不足。 我到了鞍山的項目現場后,每天給老板發郵件說明項目進展及我們采取的關鍵措施,同時每周固定電話匯報項目情況。
這么做了后,老板就知道每一點任務成果的來之不易了,也能充分感知到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
▼ 2、多匯報風險和建議,盡量不給老板拋問題
雖然說要積極溝通,及時匯報,但你要注意匯報的內容。
特別是任務執行遇到困難的時候,給老板匯報的一定是風險以及你設想的風險應對措施,千萬不要拋給老板問題,尤其是你還沒有應對措施的問題。
如果你給老板匯報的是風險和建議,那么一天一次他也不會嫌煩;但如果你拋給老板的是問題,那么哪怕一周一次,他都會嫌多。
沒有一個優秀的老板會害怕風險,風險意味著問題還沒有發生,可以采取各種措施來規避、減輕或轉移。
但老板都不喜歡問題,問題都已經發生了,你將問題拋給老板,想老板怎么做呢?他也沒有能力時光逆轉,對吧。
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只要你按上面兩點跟老板積極溝通、及時匯報,那么即使最后任務沒有完成,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印象也不會太差。
06、任務收尾階段的對策
經過任務接受和任務執行這兩個階段后,咱們終于來到任務收尾階段了。
如果任務成功完成,那就沒什么要說的了,心安理得地接受你應得的贊譽與獎勵就可以。
但不幸的是,既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我們已經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對策,但任務還是依然有可能會失敗的,因此有時你不得不面臨一個挑戰:如何跟老板匯報失敗的任務。
在總結任務失敗的經驗時,依然要“認真執行”:對老板一定要給建議性反饋(比如透過這次任務收獲了什么意外的發現,下次會怎么改進等),千萬不要給自己找開脫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一定要總結下,自己從這次任務中到底沉淀了什么能力和經驗,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為挑戰這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做的付出。
而且,切記不要被這次的挑戰失敗影響了你的自我效能感,下次遇到類似機會時,依然可以選擇挑戰。
其實,無論任務挑戰成功與否,你都是受益者(即使任務失敗了你的能力也大幅提升了),一旦任務失敗,老板才是最受傷的那位(所以要記得憐憫下老板~)。
07、小結
不管你樂不樂意,你多多少少都會接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味回避肯定是不行的,因為“職場懦夫”是永遠不會得到垂青的,因此你要掌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應對方法——果斷接受、認真執行:
① 在任務接受階段:要分解好問題,跟老板要足資源,并做好風險分析。
② 在任務執行階段:要跟老板積極溝通,及時匯報。
③ 在任務收尾階段:萬一任務失敗,要給老板建設性反饋,不要開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