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3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5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0.7%。雖然2月份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均出現下降,但如果剔除春節因素,2月份中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10.2%、7.8%和12.9%。
過去一年,中國外貿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貿依然實現了規模擴大、質量提高,總額創歷史新高。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3月9日召開的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取得的成績。去年我國外貿增量超過5100億美元,相當于全球第20大貿易國全年進出口總量。
中國外貿的增長有世界經濟形勢轉好、國際市場回暖的原因,同時更是中國外貿不斷提升質量的結果。目前,中高技術產品出口已占中國外貿出口總額的30%。中國第一貿易大國地位更加鞏固,貿易強國建設進程在不斷加快。
面對2019年,中國外貿鎖定了新的目標:穩中提質。對此,鐘山部長給出了三個重點:穩規模、提質量、轉動力。
穩規模是基礎。外貿進出口對穩定經濟發揮重要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六穩"要求,"穩外貿"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其重要性。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在如此高基數的前提下,要穩住外貿規模需要從多處發力。鐘山部長給出的方案是穩政策、穩主體和穩市場。
從政策層面看就是要將國家出臺的穩外貿政策落實好,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充分發揮出口信保、融資信貸等工具的作用,切實為外貿企業減負增效;從主體角度看則是要穩住外貿企業的發展信心,激活市場主體活力,為其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特別是對外貿企業主力軍的民營企業,更要進一步采取支持政策,鼓勵其不斷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更好發揮民企在外貿發展中的作用;從市場布局看需要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不斷開拓新興市場,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進一步激發新興市場的潛力,讓中國外貿市場更為多元。
提質量是重點。中國正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提升外貿質量則是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的重點。一方面要鼓勵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積極擴大進口,優化進口結構,進一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轉動力是關鍵。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增長,需要新舊動能的轉換,中國外貿也同樣需要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創新則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既包括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也包括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只有把這些創新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才能讓中國外貿的競爭力不斷提升,才能推動中國外貿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
為此,商務部已經提出深入推進"五個優化":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拓展30個左右重點市場,提升發達國家市場,拓展發展中國家市場;優化國內區域布局,提高中西部地區外貿比重;優化商品結構,支持裝備制造等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優化經營主體,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培育一批有實力、有影響力的大企業和跨國公司;優化貿易方式,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推進3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14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相信隨著政策的不斷細化和落地,中國外貿一定能走好"穩提轉"之路,從而實現穩中提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