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修船分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得益于去年修船行業盈利等良好數據,今年以來,修船行業情況有所好轉,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企業更加注重創新發展。但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企業成本的日益增加,修船企業仍面臨壓力,需苦練內功,提升管理水平。
修船行業形勢趨好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修船分會(以下簡稱修船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該協會成員單位共完工修理船舶4505艘,同比減少6.3%。產值總量和完工艘數"一升一降"以及修船企業普遍盈利的情況,反映了全國修船行業向好的發展態勢。
尤其是骨干修船企業在高端改裝和修理領域持續發力,完成了全球首艘超大型集裝箱船加長改裝項目、全球最大橙汁運輸船改裝項目和國內首艘薄膜型LNG船貨艙修理項目,繼續保持豪華郵輪修理、FPSO改裝和海洋工程裝備修理領域的領先地位。目前,中國修船還在豪華郵輪修理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圓滿完成"海洋贊禮"號豪華郵輪在舟山的維修,這是中國船企承修的最大規格的豪華郵輪。友聯船廠(蛇口)有限公司首次開展大型豪華郵輪"雙魚號"的翻新修理。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完成"海洋之夢"號豪華郵輪的維修保養。上海華潤大東船務工程有限公司累計完成9艘豪華郵輪的修理及改裝業務。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全國修船企業開局順利。修船企業進一步調整結構。近日,華潤大東為MCG公司建造的三套法國加萊浮橋項目正式開工建造,合同的鋼結構工程量達到5100噸。
同時行業發展進一步注重創新。日前,中遠海運重工設計研究院在上海成立,主要任務是對重大修理改裝項目的技術進行研發和科研創新。
如今,國際市場進一步看好中國。青島北船重工承接的馬士基3E系列和Emerald系列改裝和常規修理項目進展順利。
船舶環保新規進一步推進修船。中遠海運重工的威海科技順利完成并交付"中遠西班牙"輪、中遠"寶安嶺"輪兩船壓載水管理系統改裝項目,實現了2019年營運船壓載水管理系統改裝交付"開門紅"。中遠海運重工的南通遠洋配套對兩型船舶尾氣脫硫裝置,實行與國際品牌的合作生產,生產線在1月份進入了試運轉。
環保和成本壓力不容小覷
盡管取得不俗成績,但我國修船企業仍然面臨著重大挑戰。其中環保就是不容回避的一大難題。對于企業來說,履行自身所肩負的對員工健康、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必然導致開放式噴砂除銹作業方式被逐步淘汰。
目前,舟山一家修船企業借鑒行業中的經驗,在20萬噸級船塢中試行超高壓水除銹。接下來,這家企業還將在2020年對另一座"巴拿馬"型船塢進行超高壓水除銹工藝的替代。不過,該企業反映,超高壓水除銹設備的維護成本超過開放式噴砂設備,而且要想在滿足環保要求前提下達到開放式噴砂的施工效率,需要巨額資金的投入。
而在廢氣處理技術上,國際標準要求船舶既要滿足ECA區域排放要求,又需繼續使用重油和考慮硫化物、氮化物的減排處理,就必須進行MGO改裝或加裝洗滌塔等減排裝置。
對于環保問題,修船行業組織建議,骨干企業要大力實施技術革新、設備升級,推動綠色修船。
除了環保政策帶來的成本增加外,修船企業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的上升已嚴重擠壓了利潤空間。舟山一家修船企業分析,隨著近幾年的持續投入和發展,舟山地區各企業的綜合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差距進一步縮小,由此造成了對優質人力資源的旺盛需求。受此影響,2018年,這家企業工人數量有所減少,勞務外包費用增長了10%。
破難題須內外合力
面對環保帶來成本壓力,修船行業如何破解難題?修船分會認為,首先應促進行業規范運行。修船行業要加快形成中國特色的行業規范運行模式,充分利用SPCC(修船定期協調會議)的影響范圍及影響力,在協會成員單位間開展行業自律。同時,積極呼吁國家海關、環保、安全監管等主管機構對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不正當競爭者依法給予處理。
修船企業的競爭力,對常規業務體現在"短平快"(周期短、價格平、反應快),這是為服務對象船東創造價值的重要指標;對改裝項目則表現為"高精尖"(管理水平高、工程能力精、關鍵技術尖),這是獲取訂單的關鍵。因此,行業組織建議并鼓勵骨干修船企業通過技術工藝的變革,大力提升自身技術和管理水平,在保證常規業務穩定發展的同時,促進修船產能向更高層次躍升;轉變經營思維,優化產品結構,切實開發包括海工產品在內的高附加值船舶修理,而且深耕細作把握住改裝船項目。例如,搶占和擴大壓載水處理系統加裝市場和脫硫裝置加裝市場,并為新興的雙燃料改裝項目做好技術儲備。
針對困擾修船企業的環保制約問題,行業組織認為,重點是要避免水體污染和控制大氣污染,逐步實現對揚塵、VOCs、固廢和危化固廢的收集、降解、可控和無害化處置。
行業組織建議,在揚塵控制方面,對當修船企業先后實施的"場地水幕法"、"超高壓水替代法"、"現場包裝法"和"無塵噴砂除銹"等探索要給予積極鼓勵,在科技攻關、財政金融和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扶持。在VOCs治理方面,優先支持修船企業應用水性涂料和高固份涂料、智能涂裝、全覆蓋船塢等重大技術路線,在政府規劃、行業標準和技術聯盟等方面加以系統推進。
行業組織還將持續推動修船業優先建立標準,按照標準來引導行業的綠色健康發展;引導和支持修船業進行技術改革和創新,通過科技發展來緩解企業的環保壓力,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如何應對成本壓力,行業組織認為,依靠現有條件,苦練內功,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應對成本上升的嚴峻形勢。一家骨干修船企業表示,今年將繼續推進管理體系優化,進一步提高船塢、碼頭的利用率。同時,加強質量管控,強化外包施工隊教育和培訓,加大檢驗力度,減少返工帶來的時間和成本浪費。
業內人士在降成本也給出了建議,例如,減少材料和動能的浪費,下大力氣在采購、使用、回收等方面制訂和落實各種制度,使各種物資和動能的消耗比以往粗放式管理下有明顯降低;加強區域共享和溝通協調,努力控制外包、外協成本;科學、合理使用資金,把資金花在刀刃上,全面降低非生產性支出。
當然,有關專家也指出,稅負成本和融資成本較高是制約修船企業結構調整的主要難題。我國修船業在依靠骨干修船企業實現供給側發力的同時,更離不開國家層面出臺更加具體的優惠減稅政策以及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一場中國修船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革命已經到來。修船企業要攜手共進,共同推動這場變革,實現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