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業績虧損,到2017年扭虧脫困,再到2018年的強勁增長,東方電氣集團通過真抓實干蹚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也正是三年前,在電氣制造領域有著30多年經驗的鄒磊,接過了這家大型央企的指揮棒。面對著嚴峻復雜的形勢,在他的指揮下,集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助力企業改革脫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表示:“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裝備制造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不能靠低價吸引客戶,關鍵核心技術一定要做到自主可控?!苯衲陜蓵?,鄒磊帶來的是關于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走“六電并舉”高質量發展之路
東方電氣集團1958年誕生于中國大西南,從“一窮二白”只能生產水電、火電設備,到“六電并舉”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氣電、風電、太陽能研制能力,60年來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
在水電領域,全球在建最大水電站白鶴灘電站使用的首個百萬千瓦級水輪機組轉輪,已經研制完工;在風電領域,集團重點開發了用于海上的8-10兆瓦的大功率機組,并被授予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IEC設計認證證書,成為國內首家、全球第二家取得該證書的整機制造商;
在火電方面,集團正在制造的630度高效超超臨界機組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在氫能源方面,集團去年研發出新一代氫能源電池,在效率提高的同時成本卻降了15%。另外,集團正在布局新能源材料的研發應用。
“2018年,我們始終專注推動技術創新,推動產品質量提升。一年來,我們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闭劶皷|方電氣集團過去一年的成果,鄒磊備感欣慰。傾力打造創新內核
東方電氣以往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各種發電設備都能生產。但在“好不好”方面部分指標還存在差距。“面對激烈的競爭,雖然公司產品正不斷獲得外界認可,但有的時候只能靠低價吸引客戶,”鄒磊坦言,“關鍵核心技術一定要做到自主可控。”
鄒磊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東方電氣集團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首先圍繞公司能源裝備等主導產品,不斷實現技術的更新換代。其次,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因此既要抓創新驅動,也要抓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做好引才和育才工作。
東方電氣集團先后制定了集團發展的頂層規劃方案,聘請國家級院士、行業專家組成科技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研究企業發展的重大方向、技術創新方向和路徑。
“我們有兩級研發體系,集團層面以中央研究院為核心,下屬企業則是依托各自的工藝、設計研究機構。兩層體系確保我們從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到制造技術的使用,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编u磊表示。
東方電氣集團還先后制定了補短板、創新驅動等重大措施,構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創新創業基地、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元的研發體系,形成了一整套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撐,同時還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按步驟組織技術項目攻關。
以新能源氫燃料為例,東方電氣集團經過8年多的研發,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動力電池,目前該電池產品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公交線上安裝使用。鄒磊說:“氫燃料技術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目前已累計運行了35萬公里,并且相關技術仍在不斷進步?!薄 ?br/>
鄒磊表示,在“十三五”期間,東方電氣集團的研發投入與集團銷售收入占比要達到5%以上,以此全面助推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
建議出臺裝備制造企業針對性支持政策
鄒磊表示,今年提交的提案是關于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有所放緩、行業形勢嚴峻、轉型壓力巨大,主要存在部分核心關鍵技術尚待攻破,產業鏈各環節相互割裂、缺乏系統化解決方案等問題。
鄒磊建議,國家構建以裝備制造企業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平臺,出臺面向裝備制造企業的針對性科技創新激勵支持政策,為企業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同時,引導、推動裝備制造企業整合相關資源,實現由單一裝備制造向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的轉變,增強國際競爭力,在裝備制造業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小新、國資委網站聯合推出的“對話新國企·制造高質量”系列網絡訪談重裝上陣,邀請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兩會代表、委員,聚焦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縱論國資國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提升中國“智造”水平、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舉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