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巧。
一名入職滴滴一年半的員工小Z,是關注我的公號已經兩年的粉絲,今年春節前他聯系我,想聊點自己的工作感想。
結果沒幾天,傳來滴滴裁員2000人的壞消息。
幾天前的晚上,我和小Z打了1個多小時電話,了解到不少滴滴內部的情況,也和他聊了許多職業規劃的事情。
今天,我把電話的內容提煉成3個提醒,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職場人。
1.公司雖大,主業在哪?
我問小Z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這次裁員有你嗎?!”
電話那頭他嘿嘿笑了:我不會。
小Z的說法,和滴滴官方的公布是一致的,只是更加詳細一些:
按照他的說法,裁員最大的一部分,是滴滴外賣。
去年,滴滴在外賣上重兵投入,許多員工本以為是個好機會,紛紛申請調往外賣部門,加上外部招聘,外賣人力增長在三四千人。
而舉國震驚的“順風車事件”后,整個滴滴集團的戰略方向開始調整。
那些本想和美團打一場惡仗的同事,成為這次裁員最大的犧牲品。
除此之外,像國際化業務、車服業務、單車業務(青桔單車,滴滴本來去年還想收購Ofo)等等,也有不小程度影響。
小Z所在的部門,隸屬于滴滴專車業務,專車和快車業務一起,是滴滴目前最大的現金牛。
小Z的職務叫做“駕管顧問”,不光他不會被裁,幾乎所有的駕管顧問,以及他們之上的城市經理、大區經理,都不用擔心被裁。
在主營業務上,沒有突發的批量裁員,只有常規的末位淘汰。
這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大公司的裁員,通常是戰略性的,跟員工個人能力基本無關。
在外賣業務、單車業務的同事,能力就一定比你差嗎?當然不一定。他們只是位置沒有呆對而已。
任何時候,大公司都一定會千方百計保住最核心、最掙錢的那塊兒業務,你只要不太差被末位淘汰掉,就不用在裁員風暴里害怕得瑟瑟發抖。
當然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肯定沒有。比如小Z今年的年終獎,就只拿到原來的一半不到。
不過小Z已經很知足了。
敲黑板了,這是我給職場人的第1個提醒:如果你去大公司,就要盡可能去到它的主營業務。
新業務的機會當然更多,但是比起承擔的各種風險,實在太不劃算。
2.找一個小目標,你會不再焦慮
簡單講一下,小Z這個“駕管顧問”每天的工作范圍,主要是管理專車司機,解決一些日常問題,比如傳達服務流程啦,解釋激勵政策啦,處理一些投訴啦。
這是在“微觀管理”方面。
另外呢,包括司機認證計劃、升級降級、證件數量……相關的合規化認證工作,也需要他操心。
這個是類似“行政管控”。
你知道光小Z一個人,要管理多少名專車司機嗎?
答案是400到500人。
據小Z說,像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一個有經驗的“駕管顧問”,最多可以管理1000名專車司機!
我聽完大吃一驚,小Z笑著告訴我,他所在的城市,一共也就十幾名“駕管顧問”,在他們之上,是一名掌管整個城市滴滴專車的“城市經理”。
“駕管顧問沒什么,我們的城市經理才牛,論掌控力和大局觀,我差得還遠?!?br/>
“他是從外貿公司過來的,只有32歲?!?6歲的小Z說,“我有一個小目標,就是用兩年時間,達到他那樣的水平?!?br/>
“就兩年啊?”我問他。
“對,兩年?!?br/>
“雖然我現在已經很忙了,但有些時候呢,我還會讓領導給我安排一些額外的事,包括他自己的比較簡單的工作,我覺得自己還是成長挺快的……格總你知道嗎,聽說林彪26歲就當軍團長了,我這個小目標應該不算離譜吧,哈哈哈哈!”
隔著電話線,我能感受到那顆勃勃跳動的雄心,沒有半點焦慮。
我這個公眾號的后臺,每天都能收到許多職場人的留言,他們常常無比焦慮,不知道該怎么樣才好。
我想對所有的職場人說,去吧,去找一個小目標。
目標不用太大,一個能看得見的小目標就好,可以像小Z一樣,是你的直接主管,也可以是你的同事,同行,甚至競爭對手。
還可以是某種能力的提升,某次考試的通過,某個心愿的達到。
有了這個小目標,你才會調動起所有的專注、自律和聰明,不犯錯誤,明智行事。
一個小目標,就是通往大目標途中的燈塔,能把你眼前的路,照得透亮透亮。
3.職場不是人生的全部,盡管它至關重要
小Z對滴滴這個雇主很滿意,對自己這份工作也很滿意。
除了有一點,太忙了。
這個電話我們其實約了好幾次,基本都是他工作時間太緊,一次次改期。
他從早忙到晚,基本每天10點、11點才能下班,那天我們聊完,掛電話時已經快凌晨1點了。
互聯網公司的996,真不是說著玩兒的。
我一邊聽他聊工作有多忙,一邊也想起自己當年在華為,基本也是一樣,除了工作,剩余的時間只能一周踢場球,周末看場電影,一年又一年嘩啦啦就過去了。
這有什么不好嗎?是的。
職場人常常有一個錯覺,以為在職場上立足了,就是在社會上立足了,以為掙錢要緊,其他都可以先放在一邊。
不是這樣的。
你可能已經知道了,當你面對人生的許多難題時,很多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
保持健康、陪伴家人、適度娛樂……這些我都不細講了,我想說的是,有一天,你家老人也會生病,需要聯系好點兒的醫院,有一天,你的孩子也要升學要找好學校,萬一哪天你和別人有了沖突,搞不好還會打官司……
所有能幫到你的人,都不在職場上,而是在社會上。
所以,我提醒小Z,也是這篇文章給每一個職場人的第3個提醒:一定要刻意安排出專門的時間,定期參加有價值的社交活動。
老同學之間的聚會不是不可以,但那種敘舊主題的活動,偶爾為之就行了。
成年人之間的社交聚會是否有價值,只有資源和利益,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
你在職場上取得的成就,你能調動的資源,可以讓你為交往的朋友提供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你在社交中也會越來越如魚得水。
而社交中得到的信息,結交的朋友,反過來會幫助你更好更舒心的生活在城市。
你在職場上的精進,會更加沒有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