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國內累計生產黃金289.745噸,同比下降7.46%,減產23.344噸。其中,黃金礦產金246.842噸,有色原料產金42.903噸。另有國外進口原料產金83.082噸,同比增長34.24%。全國累計生產黃金(含進口料)372.827噸,同比下降0.57%。中國黃金、山東黃金、紫金礦業、山東招金等12家大型黃金企業集團國內黃金成品金產量和礦產金產量分別占全國產量(含進口料)的53.44%和43.33%。
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849.7噸,同比增長5.08%。其中:黃金首飾538.85噸,同比增長6.94%;金條210.85噸,同比下降5.05%;金幣18.1噸,同比增長6.47%;工業及其他81.9噸,同比增長24.68%。國內黃金消費持續回暖,首飾銷售繼續穩定增長,金條銷售降幅收窄。
為了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2018年前三季度,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黃金企業進行減產、關停整改,各重點產金省、重點產金企業礦產金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黃金行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各大黃金集團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強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的研發和攻關,如大型成礦區帶成礦規律研究,低品位、難選冶資源利用,超深部礦體開采,無(低)氰提金技術等,為行業持續發展提供牢固的技術支撐。
同時,各大黃金集團繼續深挖降本增效潛力。中國黃金優化“五率”、降低“五費”,采取大宗物資集中采購、避峰就谷用電等多項節能降耗措施,全過程成本管控不斷向縱深推進;紫金礦業緊緊圍繞“抓改革、穩增長、促發展”工作主線,深化改革,推進建立簡潔、規范、高效管理體系;山東黃金積極加強內部挖潛,全方位推進精細管理,提高生產效益,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山東招金在管理創新領域,以“五優競賽”為總抓手,全方位開展節支降耗活動,深入實施卓越運營管理體系建設。
今年以來,我國黃金企業走向海外勢不可擋,黃金產業“走出去”不斷涌現新成果。中國黃金成功購買俄羅斯克魯奇金礦70%股權,首次實現中國國有企業對俄羅斯戰略級資源控股;紫金礦業先后披露收購塞爾維亞最大銅礦RTB
Bor項目和海外上市礦企Nevsun,合計投資額超過200億元;山東黃金在香港H股主板成功掛牌上市,成功邁出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第一步;赤峰黃金2.75億美元收購老撾Sepon露天銅金礦。
2018年前三季度,黃金首飾消費繼續穩定增長,金價的下降驅動了消費者對黃金飾品的購買情緒。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更加強調服務和品牌,越來越偏好創新設計的黃金飾品,黃金加工企業也更樂于開發高附加值產品。不過在三、四線城市傳統足金首飾仍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受金價持續下跌、匯率變化、股市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加之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一系列復雜的經濟局勢推升了黃金的避險需求,金條、金幣消費開始回暖。另外,電子產品需求旺盛,使得工業用金量增幅繼續擴大。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爭端持續升級、美聯儲加息政策、美元走強壓制金價。但進入10月以后在沙特記者失蹤案、美國已退出“中導條約”等事件的推動下,螫伏已久的金價開始反彈。
2018年初,國際金價以1302.7美元/盎司開盤后上漲,此后的四個月內,國際金價在1330美元/盎司上下窄幅波動,最高觸碰過1366.05美元/盎司;四月底開始,在貿易戰以及美元持續走強的影響下國際金價下跌,8月16日曾一度跌至最低店1160.1美元/盎司,9月底以1191.96美元/盎司收盤,隨后在美國與沙特關系緊張和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等事件催化下,國際金價開始反彈,至10月26日已反彈至1235美元/盎司。國內金價與國際金價表現出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但波動幅度較小。
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黃金交易所全部黃金品種累計成交量4.88萬噸,同比增長34.7%;成交額13.17萬億元,同比增長31.27%;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合約累計成交量共2.25萬噸,同比下降29.29%,成交額6.15萬億元,同比下降30.77%。相比于其他商品合約,黃金期貨價格近年來一直在較窄區間內波動,交易盈利空間收窄,故交投清淡。但進入10月以后,受外盤影響,開始強力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