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6日訊(記者朱國旺)醫藥流通行業上下游交易資金回流緩慢的痛點有望通過金融模式創新得以破解。10月26日,醫藥商業企業瑞康醫藥與民生銀行在京簽署合作協議,雙方聯手打造的醫藥商業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順利落地。這一模式通過全流程線上交互和自動數據傳輸,盤活醫藥商業企業在醫療機構的票據和應收賬款,從而為醫藥商業企業減負。
長期以來,醫療機構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采購都采用賒購方式,醫藥商業企業普遍需要為醫院墊付資金。由于這些應收賬款大部分是6個月以內回款,且欠款方以規模以上醫院為主,回款有保障,違約風險極小,因此,如何盤活這些票據、應收賬款等優質資產,將醫藥商業企業的負擔變成企業發展的助推器,成為醫藥行業多年來需解決的難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也在多方嘗試“應收賬款融資”等合理金融創新,讓金融資本真正賦能產業經濟。
發布會上,雙方共同演示了這款最新上線的供應鏈金融新產品。民生銀行系統與瑞康醫藥SAP系統全流程對接后,系統將實時與瑞康醫藥交互傳輸與醫療機構的供銷合同和發票,并自動將瑞康醫藥的應收賬款入池“兌換”為可放款額度,首筆放款已經“秒”放至瑞康醫藥賬戶。此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相比傳統交易流程3-6個月的回款賬期,切實解決了醫藥流通行業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與下游買方交易時,應收賬款過長、資金回流緩慢的問題。
此前,國內多家醫藥商業企業都曾嘗試過應收賬款的金融化,但此前平臺數據與業務數據的傳遞、驗真、放款等流程還是以人工操作為主。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瑞康-民生模式的創新落地,實現了瑞康醫藥內部SAP系統直接與銀行供應鏈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實現業務數據自動傳輸、自動驗真比對、業務線上審核,降低了供應鏈整體的運營成本,是行業創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