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條牛仔褲,傳統生產線上至少需要30個工人,但寧波舒普機電引進全新智能生產線后,將工人數量減少了18個,生產效率成倍增長。在雅戈爾智能工廠里,大批量定制西服實現全混流生產,一套西服從量體數據生成到成衣出廠只需要兩天……前天,作為本屆寧波國際服裝節活動之一的第四屆中國服裝智能制造高峰論壇召開,眾多專家和企業代表現場分享了推進服裝智能制造的經驗。
論壇上,中國智慧縫制工廠技術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智能制造綜合能力測評報告》顯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和模塊化生產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服裝企業通過整合供應鏈體系、強化信息管理系統、制定智能化戰略,可推動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服裝出口出現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資料顯示,2014年以來,中國服裝出口額不斷下滑,四年下降了291億美元。
“出口額下滑、占比份額減少,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敝薪菘p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仁舜說,自動化改造迫在眉睫。徐仁舜的觀點得到了蘇州澳拓美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建良的認可,他認為,不擁抱新制造業的服裝企業就如同“盲人開車”。
據了解,發力智能制造,寧波服裝企業早已提前部署。今年上半年,雅戈爾智能工廠投入生產。插上智能化翅膀的雅戈爾智能工廠實現了“規模化”和“個性化”的兼容,不僅大貨生產周期從45天縮短到32天,量體定制周期也由原先的15個工作日縮短到5個工作日,特殊情況下單件定制周期甚至可縮短至2天。用大數據、智能制造打通生產、銷售的旦可韻,定制一件羊絨衫的時間已從原先的一周縮短至8小時……
“智能制造成為廣大服裝生產企業轉型升級必須面對的課題。加快推廣智能制造模式,是中國服裝產業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市經信委副主任葉春華說,去年以來,我市以規上企業為重點,實施了智能制造基礎診斷和智能化改造兩個全覆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織智能制造服務公司和專家團隊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入戶診斷服務。按照計劃,我市將繼續引導鼓勵企業加快開展“機器換人”、自動化(智能化)成套裝備改造試點、技術裝備升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化工廠等升級改造,助力寧波紡織服裝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