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一部名為《中國合伙人》的電影,家喻戶曉。10月20日舉辦的智能制造專場上,一個名為“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的概念引發熱議。
智能制造業專場主題為“引領全球產能合作,擁抱世界制造革命”,世界制造業大國的龍頭企業代表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加。現場,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環——工業設備維修維護,引發嘉賓熱議。
“合伙人”,提升制造效率
制造工廠成本主要發生在“人、機器、原材料”上。
原材料的成本靠管理,比如供應鏈管理和“零庫存”管理;人的成本靠技術,比如機器人替代和人工智能替代;機器的成本靠互聯網連接,比如預測性維護。用在“機器”這塊的成本占生產經營成本的15%,放到全國來說就是10萬億元,這一塊成本以前沒有受重視。
越來越多工業智能設備,亟待維護、維修,需要專業的“保姆”隊伍。
然而,在大部分企業,工業設備管理仍處于被動“救火”狀態,加上缺乏高技能工業維修人才,工業設備一出問題,往往得不到及時維修,成為制約制造效率的“瘸腿”。
“這個問題不光在國內存在,在其他國家也有。”中國工業4.0俱樂部工業服務研究中心首席顧問楊明波提出,建立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制度,有助于實現工業維修產業化,提升智能制造效率。
楊明波說,采用工業維修外包合伙人機制,以“人員+備件費用總包”的方式,是實現工業維修產業化的有效路徑。這一機制,是以工廠設備經理為項目負責人,以維修保養人才、維修專才(熟悉工廠相關維修業務和工藝)、維修通才(對某一項或多項業務精通的,可跨行業的高技能人才)所構成的維修協作機制,是一種新型服務實體,不但維護本公司的專業設備,也可快速響應,對外有償服務。
同時,合伙人制模式還能有效規避低質和低效的工業品采購,從而確保工業維護質量,“因為合伙人模式的利潤分配絕大部分歸項目團隊所有,能大大激發維修工程師的主動性、積極性?!?/p>
探路嘗鮮,形成“武漢模式”
盡管“工業維修承包合伙人”還未誕生,但我省企業已經做了一些嘗試。
湖北三環成套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軍介紹,三環成套正在探索工業“e管家”服務。這個“工業管家”不光能像“滴滴打車”一樣,為客戶提供工業設備上門維修服務,還能通過工業服務,將客戶企業的真實需求傳遞給金融機構,從而解決融資難問題。
“e管家”的核心,由“e維?!焙汀癳鏈通”組成。
“e維?!逼脚_一端連著原材料供應商、設備維修保養團隊,一端連著工業中小企業,提供工業材料、油品、裝備采購和維修保養服務。用戶打開手機app或電腦,就可選購板材、螺紋鋼、煤等工業原材料。
“e鏈通”將“e維?!笨蛻簟y行聯接起來,形成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供應鏈金融的關鍵是核心企業,因為它掌握了上下游企業的交易數據,同時又能夠取得銀行的信任?!爱斍爸行∥⑵髽I融資難問題突出,企業幾乎不可能從銀行貸到款,尤其是工業企業大部分資金壓在設備購置上,即使市場行情好也難以擴大生產。工業供應鏈融資平臺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睆堒娬f,“e鏈通”模式創新之處在于使機器設備能夠抵押融資,盤活工業企業的設備資產。
這一探索得到了楊明波的關注。這幾天,他和張軍一起反復探討,希望共同去打造一個以工業維修承包為主體的工業智能服務模式,形成“武漢模式”,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類似問題提供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