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在大數據領域,純粹講概念沒有技術也沒有商業應用場景的公司都死了。融資過很多的錢的企業雖然還存活著,但大多過的也很難受。”一位大數據領域的資深創業者,對記者說出了整個業內的真實現狀。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大數據行業的公司開始逐漸收縮。其中一個典型案例d輪融資超過4億的百分點等公司開始大幅裁員,據說將超過600人的團隊壓縮到了300以內。2017新年剛過,亞信數據同樣步入調整步伐,負責新領域探索的部門全部砍掉,據說還會有第二輪裁員。
大數據行業靠著概念就能拿到錢的風光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大數據行業面臨不可逆轉的生死劫。小a機器人的創始人楊登峰認為,整個大數據行業就兩個方向:基礎技術上做深,或者應用創新層面找到可大規模變現的機會。
國內所有標榜做大數據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用的美國hadoop底層核心技術,一旦全部切斷,那么國內沒有一家數據公司能存活下來。甚至包括騰訊在內的所有公司都是這樣,只有阿里逐漸在大數據開源社區貢獻了一些技術。
應用創新方面是國內互聯網創業者最擅長的。比如說做數據統計、分析、挖掘等應用層面的技術,這些是中國創業者在大數據行業的優勢和強項,小a機器人創始人楊登峰繼續介紹道。
以廣告投放為例,外界都以為大數據公司掌握了大量數據,可以做到精準投放來增強產品購買率。在理論上來說沒錯,但這只是理想狀態。實際情況下,一個人的消費是由諸多維度的信息共同組成的,而國內每家數據公司其實都是一個數據孤島,擁有的只是一個很片面的數據,并非一個全景化數據。雖然每家數據公司都標榜自己是全景化數據,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在大數據整個行業里,即使是騰訊這樣的巨頭也不敢說它的數據是全景化的。
科匠中國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知名企業,后被某上市公司數億收購。因代理過電信的大數據業務,科匠中國創始人王靖對于大數據的商業應用有著深刻的理解。開始很多企業都會去嘗試一下大數據,看看能不能成為新的增長點。但因為大數據的精準度不夠,精準度不超過10%,部分行業甚至5%不到,需要龐大的人力才能篩選出真正的用戶。而篩選的工作絕大多數企業都不專業,最終體現客戶那邊就是預算增加,效果還不好。
要逆轉不利的市場形勢,大數據需要有實際效果的產品。對此小a機器人創始人楊登峰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大數據公司要能夠提供真正精準的用戶群,用戶的篩選工作應該在大數據公司內部完成。
要做到這些,在可預見的兩三年內通過算法實現這些,是非??嚯y的,再加上2017年《網絡安全法》的實施,買賣用戶這條路將會被完全封死。但是人工智能的介入,將會使這些成為現實。小a機器人創始人楊登峰繼續介紹道,小a的電銷系統可以全程智能的模擬人給客戶打電話,介紹相關信息,最后再詢問客戶是否同意相關的銷售經理電話跟進。假如客戶明確同意,再把相關信息提供給對應的商家。所有過程完全合法,而且提供給客戶的信息是100%精準的客戶。
大數據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也許人工智能方向的技術創新的將會是大數據公司走出寒冬的諾亞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