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的2018年儲能國際會議關于儲能經濟的議題中,對儲能系統+天然氣的應用展開了討論。盡管現在普遍公認可再生能源和儲能關系最為緊密,但儲能與天然氣相結合也是100%可再生能源過渡的重要基石。
電池或其他儲能設備可用于太陽能和風能過渡到電網的平滑過渡,顯然是行業和媒體關注的焦點,尤其光伏儲能越來越受人關注。然而,加利福尼亞儲能聯盟(CESA)的Janice Lin所說,將可再生能源與電池匹配并不是實現脫碳目標的唯一選擇。
去年Greensmith被瓦錫蘭Wartsila收購,該母公司擁有風能和燃氣渦輪機的背景。今年8月,曾有報道Greensmith為歐洲匈牙利的天然氣發電廠提供電池儲能系統。
該發電廠將三臺W?rtsil?的W34SG發動機和6MW/4MWh的電池儲能系統相結合,以便提供“靈活的基本荷載和峰值負載”。儲能軟件和系統集成企業Greensmith首席執行官John Jung表示,雖然這種組合比較特殊,但它仍然符合“100%可再生能源”的愿景?!拔磥砜稍偕茉匆驗槠鋬r格便宜而且資源豐富,將有望成為世界各地新的基本負載,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維持電網靈活穩定的需求中,化石燃料發電完全可被取代?!?/p>
煤炭是效率最低、污染最嚴重成本最昂貴的發電方式。聯合循環燃氣輪機相對較好,同樣可以實現20到3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啟動并作出響應,但顯然不如與電池幾秒鐘或更少的響應速率。在可再生能源滲透率增加以及電網靈活性需求增大過程中,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從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化石燃料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Greensmith便適時推出首個標準化集裝箱式儲能系統。
雖然印度等很多國家都在部署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但很多人仍然需要依賴化石燃料獲取電能。中國目前正在推廣含煤炭在內的熱電聯產系統,這種做法并未得到國外業內人士知曉及認可。其實不只是中國,世界各地都有在投資建設新的煤炭發電廠,但是數量是越來越少。Jung認為在電力轉換過程中,煤炭污染嚴重且效率低下,是最落后的選擇。
瓦錫蘭的混合能源解決方案總監Magnus Miemois說,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重新開發肯定不如改造現有設備增加儲能,而且這樣同樣符合“100%可再生能源”的長期愿景。投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系統,需要的靈活性就越大,脫碳顯然是最終目標,但是與此同時也要關注電網的可靠性。
依據Miemois透露,澳大利亞的一個項目中,將退役1GW的煤炭發電,取而代之增加2.6GW容量的可再生能源和儲能。對于現有設備來說,某些傳統發電形式缺乏靈活性。這也是為什么中國要推廣熱電聯產,同時我們也正在增加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以保障電網可靠性。
當前某些領域鋰離子電池和天然氣峰值電廠之間是可以競爭的,四年后新的天然氣尖峰電廠建設增速變緩,而10年后很可能將完全停止。儲能可以在成本方面擊敗天然氣,在2025年,獨立電池和可再生能源混合電池將在調峰領域徹底擊敗開式循環燃氣輪機裝置,十年后儲能將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