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地區首個地熱資源梯級綜合利用科研基地在河北省滄州市獻縣初步建成,實現了中低溫地熱發電與供暖兩級高效利用,有望為雄安新區、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地熱資源規?;_發利用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新模式。
10月9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河北省煤田地質局、滄州市政府在獻縣組織召開了京津冀地熱資源梯級綜合開發利用(獻縣)科研基地階段成果發布暨學術研討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在獻縣施工的3口探采結合井,最深達4000余米,于3790米探獲高于莊組新的中低溫熱儲層,熱儲溫度近110攝氏度,是京津冀地區極具潛力的地熱儲層,可作為后備資源加以勘查和利用??蒲谢貙Φ責衢_展了地熱發電與居民供暖兩級利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指出,當前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方式較為單一,主要用于供暖、洗浴等,綜合利用或梯級利用程度較低,未形成區域特色產業。除了地熱發電、供暖兩級利用,未來還可開展特色農業利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和推廣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表示,獻縣距雄安新區僅70公里,與雄安新區地質條件非常相似??蒲谢氐慕ㄔO將為雄安新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提供重要示范。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科研基地將繼續開展深部地熱關鍵技術研究,推進深部地熱資源探測與開發利用的理論、技術、裝備成果,為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深部地熱可持續利用提供技術支撐;加快推進“獻縣模式”的示范應用,地熱發電擴容增至400千瓦,供暖面積擴大到30萬平方米,并利用地熱發電和供暖的尾水開展地熱種植(養殖)、地熱觀光等地熱梯級利用示范研究,形成地熱資源發電、供暖、特色農業多級利用。同時,進一步延長地熱開發利用產業鏈,不斷提升地熱利用效率、降低開發利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