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正從信息化向智能化邁進,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昨日下午,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市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的2018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郵電大學舉行。本次高峰論壇邀請了大數據智能化領域的專家作特邀大會報告,共享大數據發展機遇、共商智能化合作大計。
會上,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國立北海道大學工學博士任福繼帶來了“大數據驅動的機器人智能進化”演講,從機器人進化角度談社會形態的內涵,機器人的智商和情商。
“人類社會經歷了狩業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后,將要進入智業社會,未來要過渡到無業社會?!比胃@^介紹,所謂的智業社會,就是各行各業都將由人工智能主導,大多數行業人類處于邊緣或者完全不需要人類干預。由于人工智能的快速進化,現有職業80%以上將在未來30年間被智能機器人替代,發展到最后,人類將長期處于這個智業社會,其最終趨勢是進入到無業社會。
“但無業并不意味著失業,因為那時現今意義上的職業也完全不存在,也許就是人機共生?!?br/>
任福繼表示,人機共生達到前提除了機器人擁有跟人類一樣的iq,還要有情感有溫度的eq。他表示,現在家庭對機器人的接受度并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機器人不夠有情感。
“服務機器人的未來是朝智能化、情感化發展,最后達到人機共存。”因此,怎樣給機器人計算情感,以及如何讓機器人認知人類情感并創生機器人自身情感,將是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
之后,科大訊飛大數據研究院專家以“人工智能賦能智慧城市”為主題進行演講,介紹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和應用實踐,通過對智慧城市發展現狀的分析,說明人工智能對于城市智慧化的促進作用。最后介紹訊飛城市超腦觀念,以及在政務、交通、建筑領域的人工智能探索。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放春帶來“車聯網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近年來車聯網發展遇到的瓶頸和走過的彎路,指出當前面向駕駛智能化的車聯網過于關注面向車的駕駛控制智能化,而忽視了面向人的出行行為智能化。報告提出了一種統一宏觀、介觀和微觀場景的基于群智計算的車聯網計算環境,并例舉了眾多優化出行服務計算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