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工業機器人要“換人”,更要注重標準化!
2018-10-09 21:32來源:數控人才網//
原標題:敲黑板!工業機器人要“換人”,更要注重標準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紅利消失和勞動力市場結構發生變化,一些重復性的、體力勞動的工作勞動成本增加,這給制造業、倉儲業帶來了很大的成本壓力。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注意力放在了工業機器人上,開始了“機器換人”。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約為3.3萬臺,到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7.24萬臺,增長119.50%;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95351套,同比增長69.4%。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郝玉成表示,他們曾調查過881家企業,2015年新增機器人14115臺,2017年新增機器人24293臺,增幅為72%。他還表示,2017~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整機銷售量預計年增長超過20%。2020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如果包括集成,整體規模大概為1000億元。
在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短缺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發布的雙重刺激下,以及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推進中,投資回收期縮短、成本比以前降低的快,一大批國產機器人企業涌現,迎來了紅利發展黃金期。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機器人行業的公司數量從不到300家增加到3400家。
雖然機器人產業相當火爆,并且碼垛、分揀、機械手等機器人取得一定的發展,但值得深省的是,對于機器人生產的企業,真正合格的只有不到0.025%。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中國的3400家企業中,真正制造工業機器人的公司不超過80家。而且在這不足80家企業中,中國只有27家是具備一定規模和顯著技術能力的機器人制造商。
也就是說,在這3400家企業中,只有近80家企業合格。究其原因,可以引用維韋克·瓦德瓦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為何中國無法擁有下一代制造業》的文章中的主要觀點:第一,中國使用的機器人有75%是從國外公司購買或組裝的,而且嚴重依賴從國外進口的核心部件。第二,中國的機器人企業生產的大多為低檔產品。第三,中國先進制造業專業人才匱乏,經營復雜信息工廠的能力是軟肋。
那么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我們應該明確的是,技術和制造人才是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最大的瓶頸。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我國長期依賴于國外。因此應該加大研發力度,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其次,制造人才,尤其是生產一線技工缺失,從長遠來看,需要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增大有相關專業的學校比例。可是,現階段企業用人之憂迫在眉睫該怎么改善呢?在小編看來,這時候一些專門為制造企業招聘智能制造人才的專業服務平臺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例如,今年出現的數控人才網,就是全國最專業、最優秀的智能制造人力資源服務商之一,www.skjob.com.它有著超過900000個人會員,99%以上是大專學歷,99.9%以上是智能制造相關的人才,精選優質智能制造人才入庫,實時更新,活性簡歷,招聘效果良好。數控人才網服務企業超5w+,網站發布約30w+智能制造相關職位,為各大企業成功招聘數十萬名員工,有口皆碑。
我國機器人在戰略創新上,要將產業戰略、標準戰略、檢測規劃與認證的戰略系統性地連接起來,不能單打獨斗,更不能不走向產業。在理念創新上,一定要用標準化的方式,使產品盡快地集成產業,標準是固化創新、固化產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