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紡工業,是生產消費資料的工業部門,包括紡織、食品、造紙、醫藥、日用消費品生產等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輕紡產品不僅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資料,也廣泛用于國防、重工業、文教衛生等方面。輕紡工業是國家積累資金和出口創匯的重要生產部門。所以,輕紡工業的發展在民族地區經濟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輕紡工業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黨和政府的關懷和重視,在沿海省市的大力支援下,使原來輕紡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民族地區獲得迅速發展。原來幾乎是空白點的西藏、新疆也辦起了輕紡工業,特別是內蒙古、寧夏、廣西、青海、云南等省區的發展速度還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喜的是民族用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以滿足各族人民的需要。
部門分布
紡織工業是指用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加工成各種紗、絲、線、繩、織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業部門。按生產工藝紡織工業可分為棉、毛、絲、麻和化學纖維五大門類。
建國后,根據國家的需要和原料供應的可能條件,民族地區積極發展了紡織工業,已基本上擺脫了生產的落后面貌。特別是近十年來又有了新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個部門較齊全的棉、毛、絲、麻、化纖相結合的紡織工業體系,出現了一批具有現代化生產能力的棉毛紡織工業中心,遍布民族地區。
棉紡織工業
民族地區棉紡業具有悠久歷史。建國后棉紡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在一些省區新建和擴建了一批具有一定現代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新疆、廣西、云南、內蒙古等省區發展較快。棉紡業在布局上多集中于條件較好的城市,如烏魯木齊、石河子、柳州、南寧、桂林、梧州、包頭、昆明、銀川、貴陽等地。
毛紡織工業
我國毛紡業已有千年歷史。內蒙古、新疆、西藏等自治區是著名的牧區,原材料極其豐富。建國后,毛紡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羊毛產地的毛紡綻占全國比重由建國初的9%提高到33%。1988年民族地區年產毛線達1.74萬噸。呢絨為2654萬米。內蒙古的山羊絨、駱駝毛產量居全國首位。毛紡業集中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海拉爾、通遼、赤峰,新疆的烏魯木齊、和田、伊寧、青海的西寧,西藏的林芝等地。
絲紡織工業
我國是世界上生產絲綢最早的國家,素有“東方絲國”之稱,著名的“絲綢之路”享譽中外,絲紡業按原料可分為:桑蠶絲紡織業和柞蠶絲紡織業兩種。在民族地區有廣西的南寧和桂林、貴州的遵義、新疆的和田等是桑蠶絲織業較發達的地區,內蒙古的扎蘭屯是柞蠶絲產地。
麻紡織工業
我國麻纖維資源豐富,種類多,分布廣。目前,在麻纖維資源中應用最廣泛的有黃麻、紅麻、苧麻和亞麻四種。黃、紅麻屬硬質纖維,是十分重要的包裝物料。苧麻和亞麻屬軟質纖維,為重要的衣著原料。
民族地區麻類工業分布情況是:苧麻、黃紅麻紡織業主要分布在廣西。廣西的苧麻紡織業發展較快。目前已有15600紡綻,南寧、 桂林絹麻廠生產品種多,富麗多采,暢銷國內外。黃紅麻紡織業,自1969年建成廣西南
寧第一個麻紡織廠以來,至今已發展到9個麻紡廠。 亞麻紡織主要分布在寧夏、內蒙古和吉林延邊等地。
化學纖維工業
化纖工業是一種新興的紡織工業部門,我國化纖工業起步較晚,而民族地區發展化纖工業就更晚,但發展較快。目前,除西藏、青海兩省區沒有化纖工業外,其它六個省區均有發展。據統計,有化纖紡織工業企業達9個,年產化學纖維25265噸,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新疆、內蒙古和寧夏等省區。
紡織機械制造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制造整臺機器的,另一類是制造專用零配件的(如錠子、搖架、鋼領、鋼絲圈、織針、針布、綜絲、停經片等)。制造整臺的紡織機械廠專用設備占全廠設備的比例不大,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換品種生產其他機械。制造專用零配件的工廠專用設備、專用流水線的比例較大(特別是織針、針布),變換品種比較困難。在各加工工種中,鑄工比例在逐步縮小,冷沖壓、磨削、電鍍、拋光等所占比重在逐步增加。數控機床、多工位自動機床局部取代專用機床,使生產的適應性、靈活性增強。
紡織機械的工藝性強,結構復雜、零件多,在出廠前都需要進行預裝配或部分裝配,然后進行生產試驗或局部生產試驗,以保證機器質量符合要求。紡織機械廠均設有設備完善的試驗部門。
紡織機械的零件種類繁多,如雙針筒圓襪機零件達1200~1500種,零件的加工工序多道多樣。如果一個工廠同時生產多種機器,則需妥善安排零件的生產節奏和前后銜接,保證最終在裝配線上能如期提供整臺機裝配所需的零件品種和數量?,F代的紡織機械業多采用計算機、系統工程等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企業。
紡織機械業與其他許多工業部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例如制造織針的鋼材要求有較好的延伸性、韌性、必要的硬度、剛性和彈性,這就需要冶金工業為之冶煉軋制專用的鋼材。紡織機械配套需要電機工業提供特殊功能的電動機,如力矩電機、步進電機;高起動轉矩、高工作時間率、能耐受惡劣環境的紡織專用電機;調速性能良好的直流電機、變頻電機等。要求電子電器工業提供經得起每年8000小時連續運轉的優質元件和較復雜的自動控制裝置和微處理機、微計算機。需要石油化學工業提供長期浸泡在潤滑油脂中不變性變形并優于有色金屬的耐油合成樹脂,用以制做傳動件、軸承和密封件等;還需要各種性能優良的工程塑料、增強塑料代替資源日益短缺的木材,或代替金屬以減輕重量和慣性、提高抗腐蝕性、抗磨耗等性能。需要橡膠工業提供各種傳動帶、皮輥包覆材料、皮圈、各種緩沖零件等,還需要其他機械工業提供通用減速器、通用傳動件、通用離合器、聯軸節、制動器等機械零件。此外,為滿足航天技術、汽車工業、兵器工業需要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如高精度、高轉速滾動軸承、碳纖維增強塑料、微型壓縮空氣管路和閥件、液力轉矩變換器、液力傳動和射流技術等,也開始用于紡織機械以促進其高速化、高效化。
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了很大進步。但與世界先進技術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和一些較嚴重的問題。紡織機械總體技術水平低,產品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薄弱,研制開發資金投入不足。企業技改力度不夠,制造技術落后。國內基礎工業薄弱,基礎配套件跟不上,影響到紡織機械產品的質量和機電一體化水平的提高。紡機產品開發缺少與工藝的有機配合,影響到紡機產品的使用效果。政策不配套,影響了國產紡機產品的競爭力。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紡機行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發展紡機基礎件設施,引進國外紡機技術,差別化發展戰略,以及國家出臺相應政策支持紡機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08-2010年,隨著世界和中國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對紡機的需求越大越來,中國紡機行業發展面臨著很好的機遇。預計到2010年,受紡織機械升級的推動,中國紡織機械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將由2005年的25%提高到2010年的50%;紡織機械產品的出口額將占到同期產值的30%以上;紡織機械工業裝備全行業數控化率將達到10%以上,其中骨干重點企業將達到15%-20%;主要紡織機械產品的關鍵零件、新型專用基礎件的精加工工序能力指數將達到1-1.25。因此,中國紡機行業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超聲波清洗在輕紡行業中的應用
輕工行業,如空調、冷柜、冰箱中的壓縮機;鐘表零件、手表元件等;紡織行業,如精密紡織器材、噴絲嘴等;珠寶行業,如金銀首飾、珠寶玉器等,都需要清洗,有些零件、部件和組件,如壓縮機、噴絲嘴等或形狀復雜,或盲孔、微孔,只能由超聲波清洗,有些規模生產廠甚至采用超聲波鏈式或升降式成套設備。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超出人類聽覺范圍20 kHz以上的聲波。超聲波的傳播要依靠彈性介質,其傳播時,使彈性介質中的粒子振蕩,并通過介質按超聲波的傳播方向傳遞能量,這種波可分為縱向波和橫向波。在固體內,兩者都可以傳送,而在氣體和液體內,只有縱向波可以傳送。超聲波能夠引起質點振動,質點振動的加速度與超聲頻
超聲波清洗
超聲波清洗
率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幾十千赫茲的超聲會產生極大的作用力,強超聲波在液體中傳播時,由于非線性作用,會產生聲空化。在空化氣泡突然閉合時發出的沖擊波可在其周圍產生上千個大氣壓力,對污層的直接反復沖擊,一方面破壞污物與清洗件表面的吸附,另一方面也會引起污物層的破壞而脫離清洗件表面并使它們分散到清洗液中。氣泡的振動也能對固體表面進行擦洗。氣泡還能“鉆入”裂縫中做振動,使污物脫落。對于有油脂性污物,由于超聲空化作用,兩種液體在界面迅速分散而乳化,當固體粒子被油污裹著而粘附在清洗件表面時,油被乳化,固體粒子即脫落??栈瘹馀菰谡駝舆^程中會使液體本身產生環流,即所謂聲流。他可使振動氣泡表面存在很高的速度梯度和粘滯應力,促使清洗件表面污物的破壞和脫落,超聲空化在固體和液體表面上所產生的高速微射流能夠除去或削弱邊界污層,腐蝕固體表面,增加攪拌作用,加速可溶性污物的溶解,強化化學清洗劑的清洗作用。此外,超聲振動在清洗液中引起質點很大的振動速度和加速度,亦使清洗件表面的污物受到頻繁而激烈的沖擊。
[1]
影響清洗因素
清洗介質:采用超聲波清洗,一般有兩類清洗劑即化學溶劑和水基清洗劑。清洗介質的化學作用可以加速超聲波清洗效果,超聲波清洗是物理作用,兩種作用相結合,依對物件進行充分、徹底的清洗。
功率密度:超聲波的功率密度越高,空化效果越強,速度越快,清洗效果越好,但對于精密的表面光潔度甚高的物件,采用長時間的高功率密度清洗會對物件表面產生空化、腐蝕。
超聲頻率:適用于工件粗、臟、初洗,頻率高則超聲波方向性強,適合于精細的物件清洗。
清洗高溫:一般來說,超聲波在50°C~60°C時的空化效果最好,清洗劑也不是溫度越高,作用越顯著,有可能會高溫失效,通常超聲波在超過85°C時,清洗效果已變差。所以實際應用超聲波清洗時,采用50°C~70°C的工作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