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經營的高管層,眼里沒有“管理”的基本職能和自我管理的擔當,有多可怕?力智融合團隊旁聽了昨日咨詢客戶的月度運營會議,不知是不是會議定位于“運營”,所以這簡直就是運營團隊的天下,沒有職能部門發言的一席之地。會議持續一整天,由各業務線路總監和區域店總對經營數據進行匯報,并暴露出管理不足上的點點滴滴,討伐集團職能管理部門的不作為,好一派“高處不勝寒”的針鋒相對和激烈戰斗哦。
運營會議,主題是什么?——力智融合坐進會議室時沒有提出這個問題,全天下來得到的感受和結論想必應該是:業務數據的匯總,并向集團董事會下的執行管理層進行匯報,找出同環比差距,分析內外部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實施計劃,下達(宣告)本月目標,并為達成目標在會議上尋找需要解決的“資源投入”問題。然而事實上前邊部分都進行得非常順利,奇怪的是所有總監在關于“出現了哪些問題時”,每份PPT里展現出來的都是細節中反映的實際情況,比如現場管理混亂、人員不足造成的工位周轉困境、門頭裝修顯現得雜亂、員工做事不主動、關鍵戰場被庸人占據且失敗得慘不忍睹……——然后,滿個會議室的鍋被甩得滿天飛、責任推來推去,運營說合規和財務管理嚴重阻礙了前端一線人員的銷售,合規和財務只能看老板臉色以示“是否繼續堅持下去”,老板呢?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只想知道利潤是多少”的“姜太公”樣。
這就是我們企業高層管理會議中的現狀,高處不勝“寒”——此為極寒。這樣的會議結束時得到了點什么?我們整理了一個晚上,哦,原來,目標還是目標,差距還是差距,問題還是問題,管理還是管理——不用說,下次會議一定會出現本次會議上總監們說的“這個問題在上幾次會議中我就嚴肅提出來請大家注意的,但并沒什么niao用”。甩了整天的鍋,結束后大家還得輪流坐東請高管層聚餐,美其名曰“加強高管層的凝聚力”——這家企業秉承“集團管建、區域主戰”的模式在運行呢!——這幫子“管建”的人利用高層會議做了這些沒有結果、沒有進步的時間成本投入后,讓經營和管理又回到了“自然”的狀態。
印象極為深刻的是某區域的店總,關鍵業務數據沒有分析幾樣,沒有找任何的解決辦法,利用“分析”將戰區的問題分為了幾類,并條條見血的指出了問題所在,舉幾個例子:某兩家縣級店鋪門頭裝修時只用了噴繪掛起來,不知道這是否符合標準,一句話,看起來就像個“假店”(水);某店鋪派出去的兩位管培生作為現場管理者,銷售總監的監管不到位以致于管培生現場管理的主動意識不夠(然而他們才到崗10多天),店鋪客戶接待和售后維修人員不知如何開拓客戶;旗艦店售后場地是否要裝修她不知道這個信息和具體的進展;七八個店鋪現場臟亂差,經理不知如何管理而且沒有動手管理的意識……然后,向集團工程部、人力資源部、銷售總監、市場總監一頓指責,并以“把管理的問題暴露在老板面前以顯示自己雷達般的管理思維和眼界”為驕傲,沾沾自喜。被攻擊的各部門負責人很是怨氣,老板不置可否,時不時還幫腔責問其他部門負責人“怎么 ”——一種被“誤導的思維”開始興風作浪——總算由行政人力總監反問到“*總,您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您作為區域店總,不應該是您所管轄和解決的問題嗎?把問題暴露出來,恰恰是我們應該責問您的作為,怎么反過來成了集團管建者的責任?”老板呢,牽出“管培生現場管理主動意識差”指責集團人力部,視而不見管培生培養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口口生生說管培生已經培養了一年多時間(實際時長不足9個月),讓他們責任擔當的時候,做不出成績(到崗13天),項目是失敗的(下了定論)——力智融合好想給這位人力總監說一句“這樣的領導和企業,咱就別跟著浪費時間了吧”——一幫糊涂蛋能把企業做到如今的規模,站在我們對這個咨詢客戶了解的角度說,風口浪尖的豬飛到今天,實在是風之大,而無企業之功。這些運營的高管,出了門頂多是個高級業務員,不可能得到如今的高職位的。
為啥?因為,這家企業的高管團隊不懂管理,沒有為企業的明天為作準備和投入努力,只是在為了解決昨天的問題而甩鍋,當下在市場惡劣的情況下應該抓住今天經營的核心的戰略工作,卻被一串串數據和問題的暴露所掩蓋。老板糊涂到以為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就是企業發展的動力,高管會議不是作戰略分析和規劃,不是為明天而作準備,不是真正的“建”,將管理職能束之高擱,只為油鹽柴米,忘卻了生活的夢想和計劃,待五年看看,這樣的企業活得怎樣吧!
找我們是為了啥?我們能做點啥?——老板的意識和格局已經決定了企業的文化特征,這種力量不是咨詢能攻克的,這就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勢力推不翻時代了。力智融合只好在這里給大家總結下,高層管理者在會議上應該做的事情:
1、總結問題的規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能“指哪打哪”,否則問題千千萬,不找規律進行機制建設的解決,把個案放到高層會議上,除了別有用心的打擊報復外,就是高管能力差視角窄,看不到企業戰略落地執行時以“機制”為保障,而不是突出個人解決個例問題的能力。
2、正聽各級管理者之職能和擔當,避免管理者不自知而甩鍋;管理者暴露的問題(批評與自我批評都不適宜)不是打自己的臉就是準備打別人的臉,最高決策者必須心如明鏡的將這一巴掌打向誰給予明確的借力,否則,特別是不置可否的領導就如群狼之首一樣思考:打吧,勝利的那個跟我吃肉——高管的錯誤為此在企業里最惡毒,老板的“權謀之術”為此最滑稽可笑(作死自己)。
3、在數據中找機會,并匯集各類資源,下決策投入到企業明天的方向和內容中去;關注機會的能力和決心,一點不亞于你為了把婚姻家庭過好而關注另一半的優點的重要性,自己體會唄。
4、將權力斗爭和利益分割通過組織設計和職能規劃進行鉗制;開山鼻祖太多,多請先行者請教吧;別以為“權謀之術”是你穩得泰山的伎倆,那是藝術。組織設計和職能規劃有足夠大的能力將它們化于無形而鉗制。
5、對戰略執行過程中的偏差進行調整和糾正的政策制定和下達;戰略執行方向沒錯,就別去在意那些過程中一定會出現的偏差,只需要用政策進行調整即可,斷不可以此借題發揮,凡此者都是組織中的蛀蟲,水平不夠的該清除清除,否則貽害四方。
6、細節問題作為案例分析考察其影響力,并讓其與管理結合起來,從機制建設開始解決,不宜就事論事給予直接干涉型的解決;
7、會議不是關于具體事務的解決,而是方向和策略沒有答案,絕不散會;
8、會后聚餐不如會中解決,用工作創造凝聚力;
9、老板有種穩坐釣魚臺的打算時,不要看戲,發問要方案和結果,你一摻和,就亂了;
10、昨天的客戶是從哪里來的和昨天的市場在哪里、今天的客戶是否有變化和市場變成什么樣、明天哪里去創造客戶和如何提高市占率——這是運營會議的主題,其他的不重要。
好了,從職能角度來說,你們所見過的會議設計的水平再高,不外乎時間地點人物和過程;但出現的那些開著開著就跑偏的情況卻顯得無以適從,究其原因,去參看一段歷史唄:毛主席們召開任何會議時的準備周期,到底準備了什么,什么才是核心…… 一次會議,就可彰顯您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