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式鋼軌探傷儀投入使用后,探傷工在120分鐘‘天窗’時間內能完成十幾公里線路的鋼軌探傷任務,是人工徒步檢查效率的3倍?!?月26日以來,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南陽工務段首次使用“新智能探傷小助手”,按照日計劃,對安棚至淮源區間的12公里線路進行運行檢測。
正常情況下,鐵路鋼軌“體檢”是依賴小型超聲波探傷儀實現的,需要人工推動行走,不僅對探傷工的專業技能和經驗要求高,作業人員體力消耗也相當大。隨著列車不斷提速,鋼軌探傷密度隨之加大,人工徒步探傷作業的低效率與鋼軌探傷周期、設備質量保障的矛盾日益凸顯。
雙軌式鋼軌探傷儀的自行行走系統由電池驅動,能承載4名作業人員在機上作業,檢測時運行時速可達15公里/小時。在探傷作業時可對鋼軌傷損可疑部位進行反復檢測;雙軌兩探頭上共擁有18個通道,能對雙軌同時檢測,實現了軌頭、軌腰的全覆蓋。同時,超聲波探傷系統使用定制機箱,采用高性能計算機和高亮顯示屏進行實時監測,清晰直觀,易于辨識,方便作業數據回放分析。截至4月13日,雙軌式鋼軌探傷儀上線檢測16次,檢測鋼軌線路145公里,發現各類隱患問題17件,沒有一項漏測漏探現象。
如沒有注明,文章為鄭州亨亞原創,轉載時請注明來源 http://www.www-26277.cc/cnews/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