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接收器和移動app相結合,膠囊從胃移動到結腸,在此過程中發回跟氣體相關的數據。此前,研究人員在豬身上測試了一個類似的膠囊,此次將項目研究擴大到了人類身上。
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研究一個史無前例的創新——第一個真正的屁探測器。
他們最近公布了一種電子藥丸,旨在監測人類消化系統內的氣體水平。與接收器和移動app相結合,膠囊從胃移動到結腸,在此過程中發回跟氣體相關的數據。此前,研究人員在豬身上測試了一個類似的膠囊,此次將項目研究擴大到了人類身上。
這種藥丸的長度為26毫米,外徑為9.8毫米,和市面上很多膠囊一樣大。它被一個聚合物外殼所包裝起來以控制溫度,內部集成了包含CO2,H2和O2的傳感器,并且有一個氧化銀電池和傳輸系統。在其中一端,膠囊是能透氣的,以便迅速擴散腸道中的氣體。
在《自然電子學》雜志上,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Kourosh Kalantar-Zadeh和莫納什大學的Peter Gibson描述了他們想了解人類腸道的復雜工作方式的愿望,包括腸道每部分的特定條件、微生物的作用,甚至是某些食物對腸道的影響。
“我們發現胃釋放出氧化的化學物質,來分解和拍打那些停留在胃里的外來化合物,”Kalantar-Zadeh說。以前,人們是不知道腸道對異物是什么反應的。
在服用藥丸之前,這些研究一直有困難,因為需要侵入性操作。研究人員在期刊文章中指出,他們正在建立一家商業公司,可以開發和測試膠囊以外的試點項目。
電子藥丸,第一個真正的屁探測器
在試驗中,該膠囊在6名健康的志愿者身上進行了測試,并通過超聲波監測。
藥丸穿過身體用了20個小時,其中在胃里呆了4.5個小時,在小腸里花了2.5個小時,最后通過結腸13個小時,全程都在測量體內的氣體。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觀察CO2、H2和O2數量的上升和下降來識別腸道的過程,并將其與我們目前對腸道細菌的了解進行比較。
研究團隊讓一名志愿者吞服兩次藥丸——一次是吃高纖維飲食(每天50克)兩天,另一次是兩天吃低纖維飲食(每天15克)。在吃高纖維時,藥丸在他體內待了23小時,但他經歷了腹痛。該藥丸實驗顯示,腸道不健康時,氧和糞便細菌值會升高。
在低纖維飲食的情況下,藥丸需要三天多的時間才能重見天日重現,會在胃里待13個小時,在小腸里待5.5小時,在結腸里待54小時,最終要求志愿者服用高劑量的纖維才能排出。在服用高纖維之前,H2的數量值急劇下降,12小時后再次上升。
其余的志愿者要么以高纖維飲食(沒有上述志愿者高)或低纖維飲食。結果是相似的。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技術會幫助人們對腸道和腸道健康有更全面的了解,最終實現更好的醫療。雖然吞下一個充滿傳感器的藥丸可能會讓一些病人感到不舒服,但它無疑是一種風險較小的替代方法,而且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醫學評估的常規部分。
“盡管數據還是局限于一個很小的范圍,但令人鼓舞的是,智能的、可吞食的膠囊可以為腸胃蠕動提供新的見解?!辈祭锔衲返奈改c病學家、生物醫學工程師Giovanni Traverso指出,“這確實擴大了可吞食傳感器的應用領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