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Gross,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新浪科技訊 8月11日消息,
8月10-12日,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內的20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曹春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剛等諸多中外頂級學者專家應邀出席,共同打造史無前例的中國最高級別智慧盛宴,探討全球科技創新成果、描繪未來中國科技創新藍圖。
David
Gross教授一直是立足物理學和弦理論的領導者,他和他的學生維爾切發現了漸近自由,一種測量理論,導致了David
Gross和維爾切的QCD的形成。這是屬于原子核的強作用理論。QCD完成了標準模型,統一了粒子物理三種基本作用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強作用,因此David
Gross教授跟波利特和維爾切教授一起分享了2014年諾貝爾諾貝爾物理獎。另外David
Gross教授也對弦理論、超弦理論獲得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也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在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以及聯合研究所的榮譽獎章。另外他還擁有美國、英國等等大學的,包括中國的榮譽博士學位。另外還擁有美國、英國等等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以下是演講全文:
我非常高興來到這里,并且在聽兩位優秀的專家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之后,上臺為大家進行介紹。剛才我們已經講到了基本粒子的理論,還有分子的理論。那我的研究和他們的內容有一些重疊,但是我這邊主要專注的是基礎粒子的理論,特別是物理學的前沿研究。
那我們說物理學有很多前沿,我會和大家進行分享。其實,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的50年,我們所學到的新的知識和發現,你就會發現非常的震驚,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而且我們對科學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如果我們回望過去50年的話,你會發現我們完成了對于所有的物質,以及我們能夠直接觀察到的這些物質,還有它們之間互動力量的最基本的元素,都有了全新的了解和發現。
同時,我們也把整個宇宙進行了成功的映射,也對過去135億年的宇宙歷史進行了重建。而且對于我們周圍一般物質的物理學,我們現在已經是了解了這些物質,能夠控制這些物質,而且能夠達到原子的一個尺度,甚至納米的尺度。但是,我想說科學還有知識的最大的成果就是無知,無知是什么意思呢?這里面就表示,我們因為有了前面了解的知識才能夠問出一些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現在可以提出,并且進行解決,甚至有可能通過我們的觀察,通過我們的實踐和理論來進行回答,這就是我說的科學前沿,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布置的,還有我們現在所提出的問題。
好,我們從最初開始,這是一張圖,給大家展示知識,實際上是在無知的海洋中不斷的擴散,我們講的物理學前沿就是這個知識圖的邊界,和所有我們不知道的世界的交界。物理學的前沿有非常多的領域,我會討論其中的一部分。首先是有宇宙學,剛才介紹到宇宙的演變,同時我們也有黑洞,也有所謂的行星,現在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黑洞,并且學習研究理論,了解黑洞的特性。而在一般的物質方面,我們可以有量子級的物質,我們能夠了解它們的分子結構以及它們的核結構,這里面從納米級別或者是到現在在LC研究的次納米級別,而且我們可以進到最短的距離,也就是理論家可以預測整個時空的特點,以及所有力量的來源。物質的組成,這就是我們說的10的負35米的尺度。所以,我說的物理學的前沿包括剛才講的所有的課題。那它們之間也有一些直接和間接的聯系。
先來看一下宇宙的初始,宇宙的起源。前面Arthur
McDonald解釋到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宇宙整個的演變進程,我們說在300億年前,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些事情其實我們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我們認為在宇宙的開始后的很短時間里,宇宙快速的膨脹。膨脹時期過后宇宙就進入到一個穩定的膨脹期,前面是快速膨脹期,現在的膨脹就比較穩定了。這給大家看的是在宇宙誕生30萬年之后的一個期間,你可以看到這上面有很多巨量的熱氣,當然有一些更熱的團區或者是更冷的團區。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一直都在測量宇宙早期的光線的特性和輻射狀況,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宇宙的初期。而因為地心引力,我們看到有些氣體就形成了恒星和行星,多數的物質我們都認為是暗物質,
McDonald教授前面也給大家解釋了,我們現在還在探索它具體的特性有哪些。但是天文學家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有這樣一個假設前提,那就是暗物質它們實際上是屬于重物質,它們能夠在宇宙早期就存在,并且一直伴隨宇宙不斷地演變、成長。最后,我們可以看到暗物質集合在一起,看起來和我們在宇宙直接觀察到的一模一樣。所以我們通過這些觀察就能夠了解星系,恒星結構的發展過程,同時我們也可以對未來進行推斷。采用的方法就是測量,宇宙的加速測量。
而這樣的測量可以告訴我們未來。比如說1000億年、1萬億年之后,地球會如何發展,還有宇宙會如何發展。但是最開始的時候所有的方程式,包括萬有引力和物質的理論都不成立了,我們就把它稱作為大爆炸,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而這樣的一個現象也是我們物理學最基本,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挑戰。我們一直都在試圖回答什么是大爆炸,所以這是我們說的第一個物理學的前沿,宇宙如何開始。
其實很了不起的就是我們能問這個問題,而且試圖回答。如果大家今天早上聽了Aaron教授的演講,他們說了lago的成功,他能監測到宇宙非常早期的引力波,所以我們是有機會能夠探測宇宙的早期情況,并且通過觀察直接學習大家大爆炸是什么樣的現象。但是要回答宇宙早期的狀況的問題,它怎么開始,以及何時開始,這也是物理學家以前沒有涉及到的問題。使得這個問題變得特別有挑戰,因為我們都不清楚是否能回答這兩個問題,但是我的經驗告訴我,一旦一個問題成為科學問題,并且可以通過測量、通過觀察,還有理論建模學習來進行解決的話,我們是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的。這個問題非常的艱巨,到底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么?宇宙開始是沒有時間的嗎?或者說宇宙是周期性的,要進行收縮或者是膨脹,這些都是不同的問題。
然后我們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宇宙的組成,Arthur
McDonald已經給大家很多的證據,因為天文學家已經進行了很多間接的測量,測量的對象就是恒星行星的運動,星系的運動,還有物質的運動。通過測量發現這些宇宙中我們沒有直接觀察,或者直接快速生成的物質,我們都不知道這些物質是什么。這些物質很有可能是硬粒子或重粒子,和其他的恒星進行弱互動,但是我們現在對它們一無所知,因為我們沒辦法直接觀察或者直接生成。
能源又是另外一個主題,它實際上是屬于愛因斯坦的萬有引力的定律,也就是說有一個真空,說不定實際上是有一個能量和壓力,就好像有一個材料把這樣一個真空給充滿,而充滿真空的材料,并且賦予力量和壓力的材料,必須要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一種物質。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們要看起來對所有的觀察原來就是一樣的,愛因斯坦理論的關鍵就是任何的觀察與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沒有一個觀察員是有優勢的。但是這個真空到底是不是有質量或者物質的,也就是說它具體這個暗物質,或者是真空它的能量取決于觀察員,那我是一個質量,我的能量就是MC平方,但是如果我動,你就會發現我的能量又會加強。這時候有一個優勢性的框架,除非你的真空有流體,它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這就是能量和壓力的框架,也就是愛因斯坦的理論所提到的,曾經他在自己的方程當中也提到過這一點。但是這種能量是有的,有的人是暗能量,聽起來很神秘,它并不是能量,而是負壓力,是因為有負壓力才導致宇宙的膨脹。當天文學家測量宇宙的膨脹的時候,很自然會覺得是因為這種壓力的真空而導致的,然后又進行了一些實驗來測量。因為要讓所有人觀察到這種壓力是一樣的,那這些壓力它必須要確實是一樣的。
現在已經進行了一個測量,就是1%-2%之間的。所以在我看來這個暗能量實際上對愛因斯坦的萬有引力的一個確定。但是神秘的不是說它是否存在,它其實是非常小的。宇宙是非常大的,但是宇宙當中的物質是非常少的,恒星之間的距離是用光年來測的,所以說這個物質是非常分散的。而這個暗能量占到整個宇宙能量的75%。所以這個話題本身在我看來也不神秘,但是為什么它這么小呢?這個是一個從理論上來講,是非常神秘的的一個問題。
但是有可能愛因斯坦錯了,有可能我也錯了,誰知道呢?如果說我們能夠計算一下,計算一下這個能量的大小,那就可以解密這樣的話題了。但是不管這是否是愛因斯坦的宇宙闡述,實際上它對于未來都是很有影響的,如果說宇宙還會不斷的膨脹,星系還會不斷的去擴散,那有可能將來這些東西的運轉速度會大于光年,那到時候整個宇宙將會變成一個非常孤單的地方,所以問題不在于宇宙如何結束,我認為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同樣重要和同樣有意思的問題,它和宇宙如何開始是一樣重要和有意義的。
接下來再看另外一個話題,就是黑洞。黑洞它是我們理論研究和觀測研究的核心,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話題,在宇宙當中有很多的黑洞,每一個星系都有黑洞在它的中心,這個是恒星圍繞著黑洞的一個軌道,這個是銀河系的。黑洞是伽瑪射線,甚至中微子的一個基礎,然后今早上我們也詳細的聽到了這樣的信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觀測到了,天文臺3年前看到了第一個引力波的信號,然后就由此發現了黑洞。對于天文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來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是打開了我們觀察宇宙、觀察黑洞的一個新的篇章。
另外還有中子星也被發現,對于天文學家來講這個是更有意思的,因為這樣子中子星的碰撞不僅產生引力波,同時也能產生電磁波,這將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觀測天文學的領域,甚至也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于黑洞的一些神秘的信息。
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原子層級,也就是納米層級。有一個理論基本上一百多年來非常的成功,那就是分子、原子的理論,但是在過去的一二十年發生的一個變化,就是理論上的和實驗性的對于原子層級物質的控制,量子力學改變了我們看這個世界的方法,也改變了我們對普通的物質的理解,并由此產生重大技術的進步。但是在我看來,這才是剛剛開始。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更好的成果。我們現在可以創造新的形態的物質,就是基于我們對于我們所想要的物質的理解以及我們對原子操控的能力,我們能夠實現這樣的目標。
材料科學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從理論的角度還有計算,還有仿真的角度來講,還有運行的角度來講,都可以來構建材料,這樣的能力,這樣對原子層級的控制,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能力,很多的可能性。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希望我們能夠創造出新的電腦,也就是量子力學,它的核心就是量子力學為核心的,保持摩爾定律的計算能力。量子計算機比我們傳統的計算機要好多了,普通的這種計算機它可以操縱比特信息0、1,然后加在一起,大部分現在的技術都是基于這種對于比特信息的操控能力,而量子計算機它不一樣,它是對COMPUTER的操控,它是旋轉的原子,有可能是向上或者向下的運轉,你可以對它朝一個方向的運轉,比如說向上或者向下一個階度進行運轉,它實際上和傳統的計算機一樣,但是差別在于量子的是可以疊加,不是傳統的那種只可以向上或者向下,在量子的計算當中,它可以有上下的重疊,實現比特的重疊。這個上下的重疊不管是什么方向,又意味著我們對于信息的存儲和操控的可能性增加了很多,而且這個增加是指數性的增加,比原來的那種傳統的計算機是指數性的增加。從原則上來講,如果我們要構造這樣一種量子為基礎的計算機,那我們可以對實際的這種量子系統進行模仿,而原來的那種計算機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有一些是有實際的應用的,它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最有意思的就是幫助我們了解普通的這種材料,比如說設計出更好的材料等等。但是問題是像這樣子的電腦和環境發生作用的時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有這樣子的發生,受到環境的影響,他么就會出現一些問題,然后它也會轉變的像原來的那種傳統的計算機那樣。環境會破壞它的特性,也就影響到它存儲大量信息的能力,或者是操控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所以要構建一個量子計算機是一個巨大的任務,我們現在已經在有不同的戰略,現在涉及到一些私有的企業,比如微軟、谷歌、IBM這些公司已經投資幾千億美元來研發,或者至少能夠有一絲絲的,將來能夠研發出這種量子計算機的希望,我相信將來一定能夠構造出這樣的計算機,但是有可能是二十年,有可能是三十年,才能夠構造出一臺真正解決問題的,完全超過目前的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機。微軟認為只需要五年,也許他們是對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納米級,也就是更加的原子級別的,在過去的50年或者說40年前,我們完成了一個非常全面的基本粒子的理論,也就是三個足的夸克,還有電子,還有中子。特別是我們了解施加在這些粒子作用上的力量,然后還包括粒子。比如說電池主要是對電極施加力量的一個長,同時他們也負責所謂量子還有分子的結構,另外我們還有弱力和強力,它能夠分裂我們的電力。而這些研究都屬于我們基礎粒子標準模型中的內容,這是一個很偉大的理論,因為我前面講了,所有我們直接生產并且直接觀察的這些物質,都在我們這理論中包含,但是暗物質不包括在里面,這主要是因為暗物質我們從來沒有直接看到過,但是其他我們周圍的物質,所有開展的實驗所關注的物質都是得到了非常精確的解釋,它背后的支撐就是我這邊講的標準的模型的理論。我們直接就可以在一張衛生紙上寫下它的原理,然后進行計算,并且告訴大家我們可以進行什么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是我的朋友所進行的實驗。
在過去的30年,我們發現這方面的實驗實際上只是發現了中微子的質量,這相對比較簡單,所以這些實驗是非常的成功,理論非常的全面,包括了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物質。當然除萬物引力之外,當然這從物理學角度來說并不相關,這里面也不包括暗物質,前面說了暗物質到目前還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到。而對這個理論我最喜歡的一點就是前面我所講到的,核力量它和電子力非常的相似,它的名字就是量子色動力學,夸克有三個顏色,這是向上的夸克,每個夸克都有三種電極,有三種顏色,這些電極可以產生一個場,就像你給電子充電它的負電荷就能產生一個電場一樣,這樣的場使得夸克和反夸克相互吸引,這就是我們說的量子色動的一個場,然后就可以拉動夸克或者對某個中子進行離子化,就是前面講的量子色動力學的。但是夸克和真空中所有的事物,在量子力學中,真空是一個起伏場,并不是空白的地區,所以在不斷的起伏和波動的。電池場也是一樣,只是電池場的作用力非常弱,幾乎無法察覺。而如果是強力的話,真空的特性如果受到起伏場的影響,它對于夸克之間的力量產生的影響也更大,這里面給大家介紹的是在量子色動場中會存在的起伏線,所以你可以看到它會讓粒子之間的力量和距離縮短,如果把夸克分開的話,就可以達到我們說的漸近自由的狀態,你讓夸克相互之間分開,然后你獲得一個恒定的力量,而這個能量能夠線性增加,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能夠把夸克從核中拿出來,因為我們必須要它產生一定的力量,這個力量會對夸克進行限制,我們把它稱之為“限制”。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而每個都是由三個夸克組成,而夸克之所以組合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們在長距離中間有很多的力量存在,你沒辦法把夸克拉出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很難發現夸克并且了解夸克相互作用的力量。但是現在我們卻能做到了,就是因為我們前面講的這個量子色動力學,通過這個力學我們就知道夸克如何受到限制,我們也可以進行計算。理論學家最喜歡的就是計算,坐下來找到基本的原理,比如說前面說的基本元素的標準模型,然后沒有任何的闡述,你不需要任何的闡述,你可以假設夸克是沒有質量的,然后再來看一下這個電子上面粒子它的質量是多少,特別是在加速器能夠生產出來的所有粒子,它們的質量是多少。更讓我們覺得興奮的,比獲得諾貝爾獎更興奮的是計算,并且發現這個計算的結果是成立的。
一開始我有說科學的前沿問題都是我們沒有回答的問題,當然我們如果能夠仔細的了解世界運轉的規律是多么的美好,如果能夠計算所有特性的情況,當然也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還有很多未答的問題,除了暗物質之外,那我們現在也有一個問題是關于統一力量,我們現在來推斷力量怎么樣統一在一起,他們是按照對稱的原則來統一在一起,而這些力量對強度實際上是在非常高的能量水平上進行統一的,這樣的一個現象,我們實際上是了解多年了,特別是在我們有了標準模型之后,很多理論學家也因此受到激勵來進行研究,這樣的力量在能夠測量范圍之外的空間能夠進行統一。更了不起的一點,我們說的能量的尺度或者是距離的尺度,在這里面力量是施加在原子之上,那這個尺度是和地心引力成為非常偉大的量子力量的尺度一樣,所以有跡象顯明下一個門檻,我們說基礎物理理論的門檻就是愛因斯坦的目標,把所有自然的力量進行統一,這里面包括萬有引力,包括了解萬有引力也是屬于量子理論。而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特別是我們看到愛因斯坦形成了它的量子力學的理論之后,愛因斯坦也因此發現了量子力學的理論。
我們這里面講的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發現,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多年專家觀察的結果。現在達到頂峰,這個頂峰就是在日內瓦超Star強子碰撞器,他們實際上是發現了Higgs的粒子,而且這個準確度是非常的高,但是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如果要回答前面未達的問題的話,我們必須要找到更高的能量。至少是我這么認為的。它的特性,也就影響到它存儲大量信息的能力,或者是操控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
幸運的是,現在有很多相關的提案供我們選擇。特別是歐洲國家,我們說歐洲的核子中心,CORN,現在就正在進化打造全新未來的碰撞性。在日內瓦打造更大的隧道,大家也聽過另外的一個消息,就是在中國也希望打造一個大規模的對撞性,我把它稱之為偉大對撞性,我成為為The
Great
Collider,是和北京的高能量研究院合作的,我覺得這些項目對中國來說是絕佳的機會。讓中國能夠在基礎物理學研究中發揮引領作用。當然這個挑戰是巨大的,也是非常艱難的。但是我們前面就挑戰能推動現代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所以我覺得這樣的項目對中國是很好的機會,而且我也深信中國一定能應對這一巨大的挑戰,而且并且在這一世紀研究的全球的領先者,特別是在粒子物理學的研究方面,全球領先。
而現在我們也是采用了更多的能量來進行更多的研究,特別是一些理論家。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看的是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可能都是不同的單個物體,比如說是一個帶弦的物體,而這樣的方法也教會了我們很多新的知識,這里面包括弦理論,還有量子引力,還有我們前面說到的標準模型。我實際上沒時間講這些細節了,但是我想和大家分享最激動的一些新的想法??赡芎臀仪懊嬲f的粒子物理學相關性并不是很大,主要是量子重力這塊。在量子程度的重力對我們來說一直都是謎,部分原因是因為量子力學當中一切事物都是在動蕩的,或者是波動的。愛因斯坦就說,空間的尺度是動態的,而在整個的量子的環境中,我們說時空是波動的,而這種波動是會越來越強烈的,使得我們沒辦法能夠在空間時間上移動的物理來進行定義,這也是我們對于現實世界進行物理定性的基礎。所以我們長期以來都認為這個現象所謂的時空泡沫,我們必須要再找到一個新的尺度,這個尺度里面所有的力量得到統一,而量子重量也成為一個主要的力量,我們需要超越愛因斯坦的理論,這也是為什么弦理論變得如此重要,因為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白,超越了愛因斯坦的理論,但是它是否正確實際上也有待進一步驗證和考察?,F在的尺度很難進行相關的研究,但是我們已經有工具了,來進一步探討。
對于量子重力的情況,它的一些相關悖論進行驗證。這就導致了關于我們最根本的一個概念,物理學當中的概念,也就是時空的一些新的進展。比如說弦理論,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問的問題,就是說是否是有三維之外,就是超過三維的,是不是除了三維之外的空間還有另外一個維度是我們目前看不見的,可能要通過顯微鏡才能看見的。這個問題是由弦理論來推動的,因為普通的模型反映的是,或者說試圖想了解的是,弦理論之下我們要想理解的話是要超越三維的。實際上一切都是根據弦理論,是超過三維之外的。這個實際上和我們目前的觀測相一致的。
然后最簡單的弦理論,就是說你需要三維之外的一些維度,那么這些額外維度的構造,它是愛因斯坦的方程所決定的。很多的一些關于標準的模型,它是沒有辦法去解釋的。比如說各種作用力的本質,還有物質的形態,還有中子、中微子等等這些,其實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由幾何形狀來決定的。實際上有很多很多的說法,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選出一個正確的解決方案,所以說還需要再做更多的實驗。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新的理論,所以說這個方向很明顯,還需要更多的實驗和理論方面的答案。
但是量子重力它有很多的悖論,霍金認為當你把一個東西扔到黑洞當中,會失去一些信息。因為黑洞會蒸發,它會帶去這些纏繞的信息。他的結論是,如果說把量子力學和萬有引力結合在一塊,那你就要改變量子力學的規則,在量子力學的理論之下是不會失去信息的,這些時空的信息是存儲好的。
弦理論可以幫助進一步的解答這樣的問題,因為在弦理論的框架之下,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放到量子力學,也就是我們非常理解的量子力學的框架之下來解釋,所以現在弦理論可以幫助我們開始了解量子引力當中的一個悖論,希望最終也能夠幫助我們解答其他的一些悖論,比如說宇宙的開始,宇宙的唯一性等等。在過去的十年左右,越來越明顯,最好的思考物理的方式不是從時空的角度,還有普通的特性的角度來理解,似乎在弦理論之下一切都會消失。換個角度,應該說時空它給我們帶來更加貼近事實的一些新的可能性,我們要調整愛因斯坦之前的相對論的一些理論,因為現在我們才剛剛開始有一些更多的了解。這是現在研究的關注焦點,也就是了解一下把時空本身作為一個新產生的現象。
另外,關于這個有什么好處。其實我覺得Arthur
McDonald教授說得很好,因為我沒時間了,所以我非??焖僦v完。法拉第回答維多利亞女皇的問題非常大,當時維多利亞女皇去了他的實驗室,他說很好,但是這個東西有什么好處呢?科學家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但是當我們發現它的好處的時候你就會對此增加稅收”,我們后來就發現了電到底有什么好處,磁有什么好處。法拉第他的回答我覺得是個很好的例子,其實量子力學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我們才剛剛開始要準備量子力學一百年的誕辰。量子力學的發明者,當然他們知道量子力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原子結構,但是他們完全不知道之后量子力學能夠有什么樣的應用,而量子力學之后在現代技術當中起的重要的作用,將來尤其是在這個世紀還會起到更大的作用。包括晶體管、激光、集成電路,還有遠程搖控器。
我經常會被問,你的研究就什么好處?其實我很難想象,我們對核力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好處,人們建造這些核反應堆、炸彈,但是對那之前要先了解一些基礎科學的理論。關于QCD,量子色動力學有什么好處,我有一些大概的想法。我想最終它會帶來一些好處,毫無疑問,肯定是有應用的,就像量子力學它的發明者一開始想都沒有想到,最后能夠通過量子力學的規則和理論帶來什么樣子的好處。我相信我們對這個理論的研究和了解肯定是會有好處的。
謝謝。
蘇剛:非常感謝您精彩的演講,不好意思,時間已經到了,只能允許問一個簡短的問題。
提問:教授,請您跟我們說一下量子通訊,因為量子通訊現在在中國非常的熱門,您對此有了解嗎?謝謝。
David
Gross:是的,當我們發明這些纏繞的量子的狀態,你肯定是希望把它傳遞傳播出去,也就是從一點傳遞到另外一點。為什么想這樣做呢?一個原因就是加密學,我們聽到過應該是第一位講者Michael
Levitt提到過RSA碼,我們通過這樣的碼來保護互聯網上的信息,就是大批量的保護。量子計算機可以解破這樣的碼,這也是為什么量子計算機是政府非常關注的東西,人們發現了使用量子力學的方式,也就是傳遞量子狀態,把量子狀態從我這傳遞到你那兒,這樣一來的話就不能夠打破這個碼,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需要一直的把量子狀態從A點傳遞到B點,最近這個中國在這方面有里程碑的成果,它還有什么好處呢我不確定,但是它確實是非常有實用性的,它并不是說我們對物理不了解的問題,而是控制一些信息不一直的起源的問題。
蘇剛:好的,不能再提問了,因為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非常感謝教授精彩的演講,同時感謝三位講者,感謝大家,這場的大師講堂活動就結束了。